小兒先心病對于患兒及患兒家長都是一件比較殘忍的事情,很多患者因為該疾病而不能正常的生活、學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該疾病的治療方法。
小兒先心病的治療用藥
如何早期發現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我在專科門診經常遇見年輕的爸爸和還在坐月子的媽媽以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抱著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懷著焦急的心情前來就診,因為產院醫生檢查時發現,他們的寶寶心臟有雜音,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根據國外有關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約占存活嬰兒的0.4~0.8%。國內根據上海市二個區對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的調查結果證實,楊浦區為占活產新生兒的0.67%;徐匯區為0.7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新生兒中,約有10萬以上患先天性心臟病。
有關先天性心臟病的確切病因尚未定論,主要是由于心臟、大血管在胚胎早期發育失常或發育障礙所引起的心血管解剖結構異常的一組先天性畸形的疾病。包括數十種從簡單到復雜的心臟或大血管的發育異常。
預防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從孕期開始
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大致分內因和外因兩大類。
內在因素即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畸變,約4%~5%先天性心臟病是由染色體病引起的。
外部因素中較重要的因素為室內,尤其是病毒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及柯薩基病毒等。心臟胚胎發育的關鍵時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造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發生在此階段,如母親在妊娠3個月內患嚴重病毒性感染時,特別是患風疹病毒后出生的新生兒患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
胎兒環境及母體因素,包括胎兒周圍局部機械壓迫、母親的營養或維生素缺乏等因素,都會影響胎兒的心臟發育。
其他因素如高原地區,動脈導管未閉的發病率較高,說明高原環境可能為該病的發病因素。
又如母親在妊娠期接觸大劑量x射線或使用某些藥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親高齡妊娠,流產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為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