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治療不當可導致并發癥
每個孩子出現腹瀉癥狀表現不一,持續時間也不同,如果只是生理性腹瀉,孩子大便次數幾次到十幾次,一般不影響孩子正常發育,而如果是病毒、細菌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家長要注意認清腹瀉種類,及時治療,否則可能導致病情嚴重,影響后期治療效果和孩子的正常發育。
兒科專家指出,一般孩子腹瀉癥狀較輕時,一天大便三到十次,有酸臭味,孩子偶爾有惡心、嘔吐,但精神狀態好,無明顯口干、尿少等脫水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未及時采取調整飲食、控制感染,可能轉化為重型腹瀉,大便次數達每天10次以上,會伴有頻繁嘔吐、高熱,甚至出現脫水癥狀。
小兒腹瀉很常見,不論是病程在兩周內的急性腹瀉,還是時間更長的慢性腹瀉和遷延性腹瀉,治療處理不當均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尤其是病程較長的腹瀉會影響嬰幼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造成營養不良、身體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其中有營養不良和佝僂病的孩子更易發生并發癥,如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癥、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有的還容易并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
季節性腹瀉多為輪狀病毒引起的原因很多,但最近高發的以小兒感染性腹瀉患者居多,大都是半歲到2歲的患兒,基本都是輪狀病毒導致的。
兒童醫院每日門診量超過2000人次,就診的小患者中,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急性、慢性腹瀉居多,該院消化科近50張病床全部住滿,其分布在西安市內的幾家門診部每天也人滿為患,腹瀉兒童較多。交大一附院、高新醫院兒科門診每天接診的腹瀉患者近百名。
兒童發生腹瀉原因較多,飲食、腸道內感染、環境、體質等非感染性原因可能引起生理性腹瀉。而小兒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腸道后引起,其中較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叫秋季腹瀉,11月左右是發病高峰 治療對癥不可濫用抗生素
幼兒疾病腹瀉最重要的是做好早期預防,注意調整飲食的結構及其衛生狀況,規律飲食。,對已感染病毒并發生腹瀉的孩子,如果大便次數和量不多,也無明顯失水癥狀,可以照常進食,如繼續用母乳喂養或選擇平時習慣的飲食,還可給予新鮮的水果汁以補充鉀鹽,不吃生冷食物,保持患兒口腔和皮膚清潔。同時,有脫水者需進行口服或靜脈補液。
另外,提醒家長,孩子出現腹瀉時,若要選擇抗生素,一定要根據病原選擇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不可濫用抗生素。確診是輪狀病毒腸炎的不必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性腹瀉無效,只是在繼發呼吸道等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抗生素才有效果,而即使是細菌性腹瀉也應盡量少用抗生素。腹瀉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發生輕度腹瀉要給孩子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多喝稀飯等預防脫水,而感染性腹瀉需要抗感染治療,但抗菌藥物長期應用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使腹瀉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