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腎病綜合征是腎病中的一種,患者多有水腫等癥狀出現,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所對應的治療方法也不相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腎病綜合征的治療方法吧。
小兒腎臟疾病的專業治療導航地圖
1.一般治療
(1)休息和生活制度:除高度水腫、并發感染者外,一般不需絕對臥床。病情緩解后活動量逐漸增加。緩解3~6月后可逐漸參加學習,但宜避免過勞。
(2)飲食:低鹽食,水腫嚴重和血壓高得忌鹽。高度水腫和/或少尿患兒應適當限制水量,但大量利尿或腹瀉、嘔吐失鹽時,須適當補充鹽和水分。
2.對癥治療
一般應用激素后7~14天內多數患兒開始利尿消腫,故可不用利尿劑;但高度水腫、合并皮膚感染、高血壓、激素不敏感者常需用利尿劑。
3.腎上腺皮質激素(下稱激素)治療
慶用激素盡管有某些副作用、且尚未解決復發問題,但臨床實踐證明激素仍是目前能誘導蛋白悄消失的有效藥物,并作為腎病治療的首選藥。
其作用機制尚未闡明,可能與:
①免疫抑制作用;
②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盤性,減少尿蛋白濾出;
③利尿作用(通過對腎小球濾過率及腎小管的影響)有關。
用藥原則為:
①藥物的選擇以生物半衰期12~36小時的中效制劑為宜,如沷尼松,除能較快誘導緩解外,也適用于竡時的隔日療法。
②開始治療時應足量,分次服用,心快誘導尿蛋白陰轉;
③尿蛋白陰轉后的維持治療階段以隔日晨頓服為宜。因腎上腺分泌皮質醇呈晨高夜低的晝夜波動規律,隔日晨頓服法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IP)的抑制作用是最小;
④維持治療不宜過短,應待病情穩定再停藥,以減少復發,且尿蛋白出現反復時也易使之緩解。
(1)初治方案:
有兩類:
①中長程療法:國內較多采用。沷尼松每日2mg/dk(總量不超過60mg),分3次口服。若4周內尿蛋白轉陰,則轉陰后至少鞏固2周開始減量,改為隔陰,則轉陰后至少鞏固2周開始減量,改為隔陰日2mg/kg晨頓服,繼用4周,以后每2~4周減2.5~5mg,直至停藥,療程6個月(中程療法)。若治療4周內尿蛋白未陰轉,可繼服至轉陰后2周,一般用藥8周,最長不超過12周,然后改隔日2mg/kg,繼用4周,減量方法同上,療程9~12個月(長程療法)。
②短程治療:歐美等國多采用此法,開始時每日60mg/m2(總量不超過60~80mg),分次服用,療程4周,然后隔日40mg/m2,再服4周停用。近年也有應用12周或再略長的傾向。
(2)復發病例:處長隔日服藥的時間,即給予中長程治療。復發2次以上可考慮加用免疫抑制劑。
(3)對激素依賴病例:須參考用藥及反復的病史,摸索能維持緩解的隔日劑量,長期維持,至少半年,以后再試減量。一般認為沷尼松隔日1.4mg/kg,無激素霉副作用。也呆加用免疫抑制劑。
(4)對激素耐藥者:處長隔日用藥時間和/或加用免疫抑制劑,可使部分病例達到緩解或部分緩解,并可能延緩腎功能減退的過程。此類多屬非微小病變型,故最好行腎穿檢查,以明確其病理類型,決定治療方案。出現激素耐藥時還應注意有無其他因素影響。例如是否存在并發感染、腎小管間質改變、腎靜脈血栓形成;或同時并用了影響激素療效的藥物如苯妥英鈉或利福平等。
(5)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沖擊治療:大劑量靜脈給藥具有更強有力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能較快誘導尿蛋白陰轉。本法雖可用于初治者,但我國多用于難治性腎病,即用于激素耐藥或需較大劑量維持、且激素副作用明顯者。劑量為15~30mg/kg(總量不多于100mg),以5~10%葡萄糖100~200ml稀釋后靜滴1~2時。每日或隔日1次,3次為1療程,必要時1周后重復。沖擊后48時,繼以激素隔日口服。其副作用為靜滴中偶有面紅震顫、惡心、味覺改變,還可致一過性高凝狀態及高血壓、心律紊亂、消化道潰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