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的常見疾病及成因
小兒外科有很多常見疾病,其中一些疾病是兒童特有的,須盡早治療。而小兒疾病的治療方法不是成人的復制,與成人不同。
目前,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小兒腸套疊。所謂“腸套疊”,就是一段腸管套入相連接的另一段腸管內,這是一種小兒特有的疾病,其中8個月左右的小兒發病較多,兩三歲的也有。其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但大多數小兒是因腸炎、消化道畸形、腸系膜淋巴結炎等引起的。
二是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因腹股溝管鞘狀突未能及時閉合,腸管等腹腔內器官,即可沿開放的鞘狀突逐漸向外疝出,而形成腹股溝斜疝,這是腹股溝斜疝發病最常見的先天性原因,也是小兒腹股溝斜疝最多見的原因。這些病例常在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就出現典型的癥狀。
三是先天性巨結腸。這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畸形。胚胎發育期由于病毒感染、代謝紊亂、胎兒局部血運障礙等作用下,造成腸壁神經細胞減少或發育停頓,或神經細胞變性,致使遠端無神經細胞的腸段呈痙攣、狹窄狀,形成功能性腸梗阻。
四是小兒先天性畸形。臍腸瘺、臍尿管病、無肛等。這類疾病是胎兒發育過程中的多種因素導致的,在小兒外科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此外,小兒外科還有一些疑難重癥,如膽總管囊腫、腹腔內腫瘤等等。
治療原則:善于觀察,早診斷,規范治療
專家提醒,小兒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療原則是早確診、早治療、及時接受規范化治療。在臨床中我們發現,由于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對疼痛或身體的不適無法自主表達,不會講話,使得一些急腹癥的患兒,往往情況很嚴重時才發現,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小兒腸套疊是小兒外科的常見病,只要早發現、及時通過科學有效的治療,90%的孩子不做手術即可痊愈。
如何做到早發現
首先需要家長細心周到、善于觀察,從孩子的日常反應中發現疾病的征兆。如一些腸套疊的孩子最初的表現是無緣由地哭鬧、不愿意吃奶,有的伴有反射性嘔吐,后期發燒等。如家長發現孩子異常,應及時到正規的兒童專科醫院檢查。腸套疊初期如果診斷及時,在發病24小時內采取保守治療,多數孩子不開刀即可根治。
小兒闌尾炎也是外科常見病,治療方法并不復雜。但由于家長疏忽、診斷不明確,一些患兒就診時已出現穿孔、腹膜炎等并發癥狀,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