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間質組織在內的急性肺實質感染性病變。按其病變范圍可分為大葉性肺炎、肺段或小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肺炎。按病因分類可分為病毒、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等。成人最常見的病因是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厭氧菌、金葡球菌等,而肺炎支原體是年齡較大兒童和青年人的常見感染病因。
1、一般治療:肺炎的治療過程中,應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18~20℃,濕度以60%為宜。飲食宜清淡,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少量多餐,重癥不能進食者可給予靜脈營養。及時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期拍背或改變體位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物理療法:對病程遷延者應用超短波等物理治療有促進肺內炎癥消散吸收作用,每日1次,5次為一個療程。也可使用松節油。
3、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一般肺炎的治療無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中毒癥狀明顯,嚴重喘憋,并發腦水腫、中毒性腦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的重癥肺炎患兒,在足量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短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4、氧氣療法:是糾正低氧血癥,防止呼吸衰竭和肺、腦水腫的主要療法之一。因此,有缺氧表現時應及時給氧。最常用鼻前庭導管持續吸氧,直至缺氧消失方可停止。新生兒或鼻腔分泌物多者,以及經鼻導管給氧后缺氧癥狀不緩解者,可用口罩、鼻塞、頭罩或氧帳給氧。給氧濃度過高,流量過大,持續時間過長,容易導致不良副作用,如彌漫性肺纖維化或晶體后纖維增生癥等。嚴重缺氧出現呼吸衰竭時,應及時用呼吸器間歇正壓給氧或持續正壓給氧以改善通氣功能。
5、抗菌藥物治療:抗生素主要用于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及有繼發細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治療前應作咽部分泌物或血液、胸腔穿刺液培養加藥敏試驗,以便于針對性選用有效藥物。在病原菌未明,對未用過抗生素治療的患兒,應首選青霉素,每次20~40萬u,每日肌內注射2次,直至體溫正常后5~7天為止。重癥者可增加劑量2~3倍,靜脈給藥。
6、全身支持療法:包括充足的熱量、營養、蛋白的攝入,維持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這種肺炎的治療比較常見。
7、對癥治療:充分休息、吸氧、排痰、退熱等一系列肺炎的治療。
8、抗病原菌治療:又稱“治本”,這是最重要的,特別要注意的是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這種肺炎的治療比較有效。
9、治療原發疾病及提高免疫力:如腫瘤所致的阻塞性肺炎,應積極控制原發病。這也是肺炎的治療之一。
10、如肺炎有合并癥時:如休克、膿胸時,應該積極進行肺炎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