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發病群常見于青年、中年和老年,引起頭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其病因復雜,證候多變,所以用藥難以掌握。因此,摸清掌握頭痛的用藥規律,做到胸中有數,有的放矢,無疑對頭痛證治過程中的立法、組方、選藥大有助益。以下是有關資料與臨床經驗,對頭痛用藥的功效范圍、四性五味、藥用頻率,進行了總結,希望對頭痛的施治有所幫助,現歸納如下:
頭痛的用藥范圍較為廣泛,根據藥物的功效分類,頭痛用藥主要涉及的功效范圍有:祛風止痛類,活血化瘀類,平肝熄風類,疏肝理氣類,祛痰化痰類,熄風解痙類,益氣養血類,健脾益腎類,溫中散寒類,以及清熱、利濕、瀉火、涼血等藥物。
根據臨床用藥習慣,頭痛用藥功效與用藥順序如下:
祛風止痛:多用川芎、白芷、細辛、羌活、藁本、荊芥、防風、蓽撥等。
祛風清熱:多用菊花、葛根、蔓荊子、蟬衣、簿荷、桑葉等。
活血化瘀:多用川芎、當歸、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牛膝、三七、玄胡、郁金等。
平肝熄風:多用白芍、鉤藤、天麻、地龍、石決明、夏枯草等。
熄風解痙:多用全蝎、蜈蚣、僵蠶、地龍、地鱉蟲等。
祛痰化痰:多用法夏、白芥子、膽南星、陳皮、白附子等。
疏肝理氣:多用柴胡、香附、郁金、玄胡、川楝等。
益氣養血:多用黃芪、黨參、熟地、當歸等。
健脾益腎:多用白術、茯苓、枸杞、牛膝等。
安神鎮靜:多用棗仁、夜交藤、五味子、龍骨、琥珀等。
溫經散寒:多用蓽撥、桂枝、川烏、吳萸、附片、干姜。
清熱瀉火:多用黃芩、石膏、梔子、黃柏、大黃。
清熱利濕:多用澤瀉、土茯苓、茵陳、滑石。
滋養陰液:多用生地、麥冬、石斛、知母。
溫馨提示:失眠或頭部本身的疾病,或者是頸椎方面的問題等都有可能引起頭痛,需要檢查后明確病因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最新臨床頭痛治療學》《頭痛防治123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