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腦深部被稱為黑質的一小團腦細胞功能退化所引起的,多見于中老年人。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第一次描述了這種疾病,以后這種病就被正式命名為帕金森病。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增強,帕金森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多。最新的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65歲以上中國人帕金森患病率男性為1.7%,女性為1.6%。
易疲勞可能是早期帕金森病
早期發現并且進行正規的治療,對帕金森病患者意義重大。
帕金森病最典型的表現為單側起病的肢體不自主地抖動、肌肉僵硬、活動困難和全身行動遲緩。隨著疾病的發展,會逐漸累及對側肢體。其他的表現還有面部表情減少,皮膚油脂分泌增加,說話聲音低,眨眼和吞咽動作減少,流口水,寫字越寫越小,走路時患側上肢自然擺動減少,邁步時腿會突然“僵住”,患側腳步拖拉,姿勢不穩,情緒低落等。
不過,極少有病人會同時出現上述所有表現,尤其在疾病的早期,癥狀通常不是很典型。例如有些人僅僅感覺到手臂酸脹無力,腿有時抬不起來,容易疲勞,做一些精細的動作變得緩慢吃力,如自己不能刷牙、系紐扣或者是系鞋帶,說話的聲音低且沙啞等。
什么人易得帕金森病
醫學研究已經發現,高齡是帕金森病發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其他一些危險因素還包括家族中攜帶有對帕金森病易感的基因,經常接觸一些環境中的毒物,如錳、農藥、殺蟲劑等。坦率地說,目前尚沒有完全揭開帕金森病的病因之謎,不同地區、不同人種、不同年齡同樣患上帕金森病的患者患病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最終都表現出相似癥狀和病理改變,所謂“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