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常見于頸、肩、背、臀等部位,一般分為良性與惡性,良性瘤一般對于患者的健康危害性不大,不用治療,如果是惡性瘤,我們就要多加小心了。隨著人類飲食結構多樣化和飲食節律非常化及環境污染的加劇,脂肪瘤的發病率逐漸增高,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脂肪瘤的初期診斷與鑒別知識。
1、細胞學檢查
由于腫瘤細胞較正常細胞容易從原位脫落,故可用各種方法取得瘤細胞和組織顆粒,鑒定其性質。例如,用濃集法收集痰、胸水、腹水或沖洗液等細胞;用拉網法收集食管和胃的脫落細胞;用印片法取得表淺的瘤體表面細胞。還可用穿刺法取得比較深在的瘤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有假陽性或陽性率不高的缺點,尚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2、活體組織檢查
通過各種內窺鏡活檢鉗取腫瘤組織;或施行手術切取;或用針穿刺吸取等方法,進行活體組織檢查,是決定腫瘤診斷及病理類型準確性最高的方法,適用于一切用其他方法不能確定性質的腫塊;或已懷疑呈惡性變的良性腫瘤。該檢查有一定的損傷作用,可能致使惡性腫瘤擴散,因此,需要時宜在術前短期內或手術中施行。
3、超聲波檢查
利用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或其他病變組織對聲抗阻和衰減率的不同,以取得不同的超聲反射波型來進行診斷。方法簡便而無痛苦。常用于肝、腎、腦、子宮和卵巢等腫瘤的診斷和定位,對鑒別囊性或實性腫塊有價值。不可以測定胸水、腹水,并間接測定腦中線移位情況。目前常用的灰階超聲波檢查更為準確,如對肝內直徑在1.0cm以上的占位病變,不但容易發現肝實質異常改變,而且可看到肝靜脈、門靜脈和肝外膽道的走向,扭曲,擠壓,變形等,有利于早期診斷和定位。Doppler(Doppler【譯】:超聲多普勒)法可精確了解腫瘤的血供情況。
4、放射性核素掃描
通過口服或注射某些能特定積聚于某些臟器或腫瘤的放射性核素,然后用一定的儀器(閃爍掃描機和γ射線照相機等)在體外追蹤其分布情況的方法,已成為檢查腫瘤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131碘、198金、99m锝、67鎵、87鍶、197汞、111銦等10余種,可根據檢查的器官組織選擇。有的放射性核素分布于正常組織,腫瘤在掃描圖上顯示放射性稀疏或“冷區”( 囊腫等也顯示冷區);有的放射性核素分布于腫瘤細胞組織內多于正常組織,腫瘤在掃描圖上顯示放射密集區。
溫馨提示:如果患者無法準確判斷,應及時就醫,由醫生診斷。誤判導致的誤診會加劇病情,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
【參考文獻:《腫瘤可防可治》《臨床腫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