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脂肪瘤多為單發性,少數為多發,境界清楚,呈分葉狀,質軟,可有假囊樣感,無痛。脂肪瘤生長緩慢,多數體積較小,少數直徑可達5~6厘米。脂肪瘤為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組成,由不等量的纖維條索將瘤組織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葉。如纖維成分較多稱纖維脂肪瘤,如血管含量豐富稱血管脂肪瘤。
單發的皮下脂肪瘤如致運動功能障礙,可行手術切除;多發性小脂肪瘤不必處理,因為其有自限性,甚或可自行消失;深部脂肪瘤有惡變的可能,即變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觀察,定期做B超復查。若增生迅速或出現壓迫癥狀,則應行手術切除并做病理切片檢查;若已變成脂肪肉瘤,則術后還應考慮化療或放射治療,以提高治愈率。
皮下脂肪瘤的診斷
第一,組織病理檢查。脂肪瘤在病理切片下切面多為淡黃色,腫瘤由薄層纖維膜包裹成熟脂肪小葉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細胞大小、形態一致,內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葉,小葉間具有分支纖維組織和毛細血管。
組織中血管不多,毛細血管分布不均,可混雜有少量散在泡沫細胞,有時亦可見灶性黏液變性、鈣化、骨化、出血、壞死、液化或黃色瘤樣變。纖維組織一般不多,若較多,則稱為纖維脂肪瘤。較大脂肪瘤蒂扭轉時,可因局部血流障礙,引起液化改變而呈囊腫樣。
第二,染色體檢查。細胞遺傳學方面研究發現,脂肪瘤的發病與12q、6p和13q染色體異常改變有關。因此,有必要做染色體檢查。
第三,B超檢查。B超可以準確的判斷脂肪瘤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豐富的,可能是惡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確判斷它的邊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圍大血管和神經等重要組織的關系。
皮下脂肪瘤的鑒別
有時需與神經纖維瘤、淋巴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皮樣囊腫和皮膚豬囊尾蚴病等鑒別。必要時行穿刺抽吸檢查。
1、血管脂肪瘤 瘤組織內毛細血管和內皮細胞增生,血管腔狹窄,其中有纖維蛋白性血栓。
2、皮膚豬囊尾蚴病 囊腫不分葉,可找到豬囊尾蚴。
溫馨提示
1、規律飲食、起居,多活動、多鍛煉。
2、清淡飲食,少食高脂、高膽固醇食品。
3、平時可服用一些藻酸雙脂納,脂必妥、月見草油丸、絞股藍總甙、肌苷、三磷酸腺苷等降脂、促進脂肪代謝的藥物,或經常飲用山楂茶等,以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