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多因糞便慢性刺激而引起,直腸息肉肛腸外科常見疾病,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會出現便血、脫垂、有可能會出現貧血,認清直腸息肉的癥狀對診斷疾病非常重要。
診斷直腸息肉的七大癥狀
1、脫出
直腸息肉蒂較長時多可脫出肛外。息肉脫出有時僅露肛口,有時連同部分蒂部脫出肛外,如息肉較大,脫出后須手托還納,偶可嵌頓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脫出。
2、直腸指檢
直腸中、下段的息肉,指檢可觸及柔軟、光滑、活動的結節。
3、直腸鏡檢
腺瘤性息肉呈圓形,表面粘膜淡紅且有光澤。絨毛乳頭狀腺瘤為分葉狀,形似菜花,軟如海綿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長色紅。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狀隆起結節。
4、便血
為鮮血、被蓋于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
5、息肉合并潰瘍感染時,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6、若發現多個息肉時,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鏡檢,排除多發息肉及結腸息肉病。
7、全身癥狀
息肉數量較多、病程較久者,可出現貧血、消瘦等全身虛弱表現。大量排泄粘液者,可發生低鉀性心律紊亂或四肢軟弱無力,易疲勞等。
由于直腸息肉一般沒有臨床癥狀,即使有,癥狀也沒有特異性,因此,直腸息肉的確診主要依賴特殊的器械檢查。臨床常用的有各種消化道內鏡,X線消化道造影,CT掃描等等。
一、電子結腸鏡
這是對結直腸息肉最主要的檢查方法,事實上大部分結直腸息肉是在結腸鏡檢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結腸鏡從肛門置入,可以檢查全部結腸以及終末端的小腸(末端回腸)。在結腸鏡下,可以清晰的觀察直腸的黏膜面,對隆起的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幾個毫米的息肉都能夠發現。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生不僅可以發現結直腸息肉,而且可以發現息肉,而且能夠對息肉的類型進行初步判斷。對于結直腸息肉,最重要的是鑒別具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性息肉和不會癌變的非腺瘤性息肉。
二、X線消化道造影
是指用硫酸鋇作為造影劑,在X線照射下顯示消化道有無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主要有消化道鋇餐檢查和鋇灌腸兩種方法。消化道鋇餐檢查時患者口服硫酸鋇,主要用來檢查食管、胃和小腸,鋇灌腸時醫生把硫酸鋇從肛門灌入,主要用來檢查結腸。X線檢查僅僅能夠發現一部分比較大的息肉。但是相對消化內鏡檢查,優點是安全,并發癥少,而且病人因檢查帶來的不適比較輕微。
三、其他檢查方法
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還出現了CT仿真結腸鏡,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技術,也可以發現比較大的直腸息肉。并對息肉的性質作出不同程度的判斷。
低位帶蒂息肉,排便時脫出,肉眼觀察即可診斷,但不能除外多發性息肉及息肉病。如有無痛性便血,經指診及窺肛觸到活動性柔軟腫物或看到息肉,亦可診斷。經上述檢查如末發現疾病,即應行乙狀結腸、纖維結腸鏡檢查或氣鋇灌腸造影,可確定其位置、數目、大小、性狀和范圍。同時取材送病理檢查,確定有無癌變,以便選定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