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是常見肛腸疾病當中的一種,為了給患者的治療帶來方便,直腸脫垂患者最好能夠先對自身疾病進行確診,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資料不難做出診斷。
一、直腸脫垂的診斷依據
檢查時患者需下蹲后用力屏氣,使直腸脫出。部分脫垂可見圓形、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黏膜皺襞呈放射狀;脫出長度一般不超過3厘米;指檢僅觸及兩層折疊的黏膜;直腸指檢時感到肛門括約肌收縮無力。患者用力收縮時,僅略有收縮感覺。
若為完全性直腸脫垂,表面黏膜有“同心環”皺襞;脫出較長,脫出部分為兩層腸壁折疊,觸診較厚;直腸指檢時見肛門口擴大,感到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當肛管并未脫垂時,肛門與脫出腸管之間有環狀深溝。乙狀結腸鏡可見到遠端直腸充血、水腫。排便造影檢查時可見到近端直腸套入遠端直腸內。
二、直腸脫垂有哪些檢查方法
1.CT檢查
大腸的CT檢查主要適用于:惡性腫瘤的術前分期和預后的評價;腸內和腸外腫塊的鑒別;惡性腫瘤治療后有無轉移、復發;消化道造影和內鏡檢查未發現明確病變,但有不能解釋的結腸癥狀者。
2.排糞造影檢查
專家表示,排糞造影是一種在生理狀態下進行的檢查,用以確定直腸可能存在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主要適用于排便困難,排便失禁,直腸性便秘及里急后重,非腹瀉性黏液便或血便,排便時腹痛或會陰疼痛,以及臨床疑有直腸脫垂的患者。
3.腹部透視或平片
專家稱,腹部透視或平片可以對腹腔器官有個大致的了解,特別是可看到膈下有無游離氣體,可發現腸腔內積氣、積液,這對診斷大腸穿孔、大腸梗阻及肛管閉鎖程度很有幫助,亦是急腹癥常用的檢查方法。
4.超聲檢查
專家介紹,超聲檢查主要用于對已確診為直腸癌、結腸癌的患者,了解有無肝、胰、膽轉移時,可通過B超檢查,其圖像可檢出直徑1.5~2cm的轉移灶。
5.淋巴造影
專家指出,淋巴造影檢查可預知是否有淋巴轉移以及轉移的部位、范圍和程度,是判斷大腸癌腫進展程度的輔助手段,是外科手術時對淋巴清掃的有力指征。
6.結腸血管造影檢查
專家表示,結腸血管造影主要用于大腸腫瘤、炎癥、出血的鑒別診斷,特別是惡性腫瘤,血管造影可顯示病變擴散和腸管外浸潤的程度,以及是否轉移到其他臟器,對決定手術適應證及判斷預后都有重要意義。
7.鋇劑灌腸
鋇劑灌腸主要用于觀察大腸的病變,如息肉、癌、憩室及炎癥等,對腸穿孔、急性出血及感染性疾病則屬禁忌。本法是經口服鋇劑或鋇劑灌腸對結腸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因本法對結腸的生理狀態顯示比較理想,故對結腸病變有較大的診斷價值。氣鋇雙重造影檢查,有利于微小病變的顯示。
三、直腸脫垂的鑒別診斷
直腸黏膜脫垂需與環狀內痔相鑒別,兩者病史不同,環狀內痔脫出可見梅花狀痔塊,充血呈暗紅色,易出血,痔塊間是凹陷的正常黏膜,直腸指診,括約肌收縮有力,而直腸黏膜脫垂有括約肌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