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早期怎么與痔瘡鑒別診斷?鄭州遠大醫院專家說,直腸癌是離肛門部位最近的一種惡性腫瘤,而且早期的癥狀與一般的肛腸疾病非常相似,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讓病灶有足夠的時間逐漸發展成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兇手,應予以警惕。
直腸癌早期怎么與痔瘡鑒別診斷?專家說,直腸為大腸癌的好發部位,在我國位于全身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占大腸癌的80%。早期直腸癌根治手術后5年生存率大于90%以上,晚期則低于20%。但癌腫初期,缺乏特異癥狀,待增大潰破后出血,黏液血便,又易與內痔出血相混淆。有報道,誤診率達88.57%。本組病例,由于僅診為痔,忽視直腸癌的診斷延誤了其早期診斷,待確診時,以DukesC期為主,5年生存率為42%(8/19)。其中1例,一直在門診按痔治療,后發現肝區疼痛而入院,直腸指檢及直腸鏡檢,診為直腸癌,經手術探查為直腸癌肝轉移,后行直腸癌姑息性Miles術及肝轉移病灶切除,術后行綜合治療,術后只存活1年3個月,教訓深刻。
約有25%的直腸癌患者因滿足于痔核的診斷而漏直腸癌。對于有便血,肛門疼痛和下墜感的直腸癌患者有88.6%通過直腸指診,可發現腫物,被誤診的病例中,未行直腸指診者高達91.4%。本組病例,首發癥狀為便血式便秘為主,在門診中醫痔專科或私人診所就診,診斷為痔,一直按痔病治療,后出現持續便血或不全性梗阻再來就診。經肛檢及腸鏡檢查,取病理活檢而獲確診。延診的原因:醫生缺乏直腸癌的防治觀念。
專家介紹說,對于直腸癌的發病警惕性不高,滿足于痔的診斷而漏診。對于長期便血患者,應來門診進一步作相應的檢查,以排除腸道腫瘤。此外責任心不強,檢查不仔細,無跟蹤隨防制度而錯過了早期診斷時機。其次是患者缺乏直腸癌的預防知識,診斷為痔病,認為問題不大,自行用藥或多次更換就診地點,未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及咨詢。到病情發展,經久不愈,方來就診、為時已晚。因此,痔患者若治療效果不明顯,應警惕直腸癌并存的可能,應行進直腸指診,直腸鏡檢及組織病檢,以免漏診直腸癌。
直腸癌早期怎么與痔瘡鑒別診斷?鄭州遠大醫院專家說,凡因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癥狀來就診的患者,初診作直腸指檢,大便隱血及纖維結腸鏡檢,結直腸癌檢出率大約3.7%,比普查發現率高7~8倍,且25%~40%尚屬早期。所以,直腸癌的早期診治對肛腸專科醫生來講任重而道遠。應加強腫瘤專科的觀念,拓寬思路,不能只滿足于直腸良性病的診斷。往往是舉“指”之勞,可發現一些非常重要的線索。有條件的盡可能的情況下,動員患者作大便潛檢、纖維結腸鏡檢。有報告,結直腸癌發病有多重癌,因而即使診斷了直腸癌或癌前病變者,應作結直腸相關檢查進行排除,以免遺漏。CEA可作為監測指標。同時重視直腸癌的保健知識宣傳,提高患者對結直腸癌的防治意識。發現問題對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