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十人九痔的說法,這在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外痔極高的發病率,以及極為廣泛的危害范圍。及時又準確的診斷,對外痔患者的后期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從中醫學角度,我們將外痔分為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脾虛氣陷三種類型,其診斷重點是不同的。
各型外痔都生長在肛門周圍,表面復以皮膚,否則不是外痔。肛緣突然出 現腫塊,焮紅高突,劇烈疼痛為血栓外痔;肛內前后發生柔軟肉塊、不時腫大疼痛為結締組 織外痔;肛門左右兩側發現肉塊,大便下努時內壓增大,腫塊高突,便畢而恢復原狀為靜脈 曲張性外痔;肛緣之腫塊或皺褶發生紅腫熱痛者為炎性外痔(炎性外痔【譯】:屬于外痔的一種,常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門疼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便血,肛門部有少量分泌物。)。
1、濕熱下注
證候:肛緣腫物隆起,灼熱疼痛,便于或溏,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辨證:中醫認為濕熱下注為肛腸疾病常見的病因,外痔亦無例外。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酒色過度等各種原因,均可致濕熱內生,下注大腸、肛門,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濁氣瘀血凝滯而生肛緣腫物。熱結腸道、肛門,則肛門灼熱疼痛;濕邪浸淫,則生便溏;濕熱相搏,則見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2、氣滯血瘀
證候:肛緣腫物突起,排便時可增大,有異物感,可有脹痛或墜痛,局部可觸及硬性結節。舌暗紅,苔淡黃,脈弦澀。辨析:熱結腸燥,濕熱積聚,壅塞而血凝;或氣虛,氣滯,血行無力,均可致氣滯血瘀,壅阻于肛門而成癥瘕癥狀。可見肛緣腫物突起,有異物感,排便時肛緣腫物可增大。血液瘀阻于肛門,則見肛門局部脹痛或墜痛,可觸及硬性結節;氣滯則脈弦澀,瘀血內停,故見舌紫,苔淡黃。
3、脾虛氣陷
證候:肛緣腫物隆起,肛門墜脹,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無力。辨析: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或肺脾腎的功能失調而致氣的生成不足,或勞倦內傷,久病不復,均可致中氣不足,氣虛下陷,無力提升,而出現肛門墜脹,似有便意,肛緣腫物隆起,神疲乏力,細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均為氣虛之具體表現。氣虛則血液生化無源或日漸衰少;氣血兩虛,故脈細弱無力。
溫馨提示:外痔雖然是一種復發率較高的疾病,但絕不是不需要手術。有些痔瘡癥狀嚴重,治療困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達到臨床治愈的最終效果,而且只要注意術后的保健工作,便可防止外痔的經常性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