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與外痔同屬于痔瘡,但是在臨床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一旦區分不開,極易影響治療效果,病情不僅不會好轉,反而還會有加重的可能,因為學會正確區分外痔與內痔,是治療的關鍵點之一。下面我們就內、外痔病變程度和臨床表現的不同點做具體介紹。
什么是內痔
內痔是位于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于3、7、11點處,無肛管皮膚所覆蓋由粘膜下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所形成柔軟的靜脈團。根據內痔組織的病理變化不同,分為三型:1.血管腫型2.纖維化型3.靜脈曲張型。內痔應以預防為主。
什么是外痔
外痔位于齒線以下,是由痔外靜脈叢曲張或肛緣皺襞皮膚發炎、肥大、結締組織增生或血栓瘀滯而形成的腫塊。外痔表面蓋以皮膚,可以看見,不能送入肛內,不易出血,以疼痛和有異物感為主要癥狀.臨床常分為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炎性外痔【譯】:屬于外痔的一種,常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門疼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便血,肛門部有少量分泌物。)和血栓外痔。
外痔和內痔如何區分
內痔根據病變程度和臨床表現又可分為三期:一期內痔排便時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二期內痔便時帶血、滴血或射血、痔核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三期內痔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并需用手還納。
外痔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并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外痔和內痔如何區分中,外痔位于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癥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并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溫馨提示:清淡飲食適合所有人,對于外痔患者來說更是益處多多。因為很多外痔患者就是因為經常吃辛辣、油膩或是刺激性的食物導致發病的。清淡飲食,不僅去除了外痔的誘發因素,同時也使機體處于正常運動狀態,有利于病情好轉,像辣椒、油炸食等最好是不吃,同時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