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在人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為了能夠有效預防外痔病情加重,患者應及時通過采取恰當的檢查方法,來明確病情,以便于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法。外痔目前主要通過指診、肛門鏡檢查、肛門視診、直腸指診、吸引式檢測方式,進行判斷準確的病情。
判斷外痔準確病情的檢查項目
1、指診
主要檢查外痔部分及脫垂物的質地,一般痔核(痔核【譯】:即痔瘡,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是比較柔軟的團塊,但當伴有感染腫脹,可以較硬。檢查肛管直腸時注意混合痔的位置;內痔的大小及痔動脈的搏動位置。
2、肛門鏡
通過肛門鏡觀察檢查是主要診斷痔瘡的檢查方法。先觀察直腸粘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后,再觀察齒線上部有無痔,若有,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呈暗紅色結節,此時應注意其數目、大小和部位。
3、肛門視診
通過觀察外痔的形態、部位,如有異物脫垂,需觀察朋垂物的表面,脫垂痔塊上部覆蓋的是粘膜,下部是肛管皮膚,聯臺處有齒狀線,質地比較柔軟,一般為混合痔。觀察脫垂的內痔部分,脫出的程度,表面有無分泌物及出血點或糜爛。同時觀察肛門周圍有無濕疹及其他病變。
4、直腸指診
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不易捫出,但指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特別是除外直腸癌及息肉。
5、吸引式檢測方式
利用負壓技術將腫物從肛內吸出以便觀察,再通過精密的儀器進行分析判斷,腫物的成分,DNA等進行判斷準確的病情。
溫馨提示:外痔盡管不能根除,但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防備其發生或惡化,其中排便時間的控制是一個重要起因。排便時間控制在2分鐘以內的人群,痔瘡的發生率是很低的。排便時間越長,痔瘡的發生率越高。因此改變排便不好的習慣、糾正便秘是防備痔瘡發生和惡化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