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后遺癥是指中風患者發病造成神經細胞及組織壞死,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癥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偏癱(半身不遂)、半側肢體障礙、肢體麻木、偏盲、失語等癥狀!
腦中風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因此,充分認識腦中風的嚴重性,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是當務之急。
研究發現腦卒中常見預兆依次為:
(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
(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3)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
(7)短暫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欲睡,處于嗜睡狀態。
(11)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12)雙眼突感一時看不清眼前出現的事物。
腦卒中四大常見后遺癥臨床特征:
1、中樞性癱瘓: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于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2、麻木: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后,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3、嘴歪眼斜: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4、周圍性癱瘓: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干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于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沖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腦卒中注意
1、一旦發生卒中征兆,要迅速恢復冷靜,撥打120。牢記“時間就是大腦”,千萬不要有“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的想法,后者只會耽誤診治,失去最好的治療時機。
2、切忌仰臥位,頭應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如嘔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暢。
3、切忌自行服藥,沒有確診前隨意用藥可能會加重病情。由神經科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在醫生指導下吃藥、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