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濕病的預防
1. 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雖然本病的致殘較高,但患有關節腫痛的病人只要對本病保持足夠的警惕性,早期診斷及早期合理的治療,仍可控制其發展,減少致殘率,甚至治愈。
2.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強健體魄,提高病能力及防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
3. 避免風寒濕邪侵襲。患者勞動或運動后,不可乘熱身汗出便入冷水洗浴,勿當風吹;墊褥、被蓋應勤洗曬,以保持清潔干燥;內衣汗濕后應及時更換清洗。居住環境一不定期要陽光充足,空氣流通。
4. 注意勞逸結合。過度勞累,正氣易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因而,做到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做,活動與休息適度是很重要的。
5. 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臨床患者證實,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也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患了病后,情緒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6.預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風濕病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于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面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二)風濕病的保健
一般飲食調理
1. 高蛋白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長期慢性消耗,常有底熱肌肉萎縮、貧血等癥狀,以及蛋白質不足,全身骨質疏松等,故應增加優質蛋白質。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多吃肉、蛋、奶、和豆類食品。
2. 高維生素
風濕病患者要多補充維生素,多吃胡蘿卜、油菜、菠菜、韭菜、紅果、鮮棗、柿子椒、西紅柿、菜花、油菜等。
3. 高纖維素
纖維素可以維持人體血糖穩定性,想菠菜、黑木耳、麥麩、谷物、大麥、;燕麥片、馬鈴薯、白薯、黑豆、紅小豆等。
4. 補充鈣和鋅
風濕病患者要多吃含鈣、含鋅多的食物,如葡萄干、芝麻、松子、核桃、豬肝、排骨等食物。
5. 高脂肪類
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撫慰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6. 海產類
病人不宜多吃無鱗魚及海產品,如鯰魚、泥鰍、黃鱔、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后,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7. 過酸、過咸類
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逾越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則會使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
營養保健1. 海豹油。海豹油中最具保健功效成分的是ω-3不飽和脂肪酸;角鯊烯和脂溶性活性物質。ω-3脂肪酸由三種不飽和脂肪酸所構成,分別是:EPA,DHA和DPA,其中的DPA含量是4.39%(二十二碳五烯酸),在人乳及海豹油中含量最高,是魚油及其他食品所缺乏地,它可以促進和提高人體地免疫力,對風濕性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螺旋藻
風濕性關節炎與居住環境、營養狀況、免疫功能等因素有關,螺旋藻除了具有調節免疫力的功能外,它所含的γ-亞麻酸(GLA)是一種身體必需脂肪酸,是體內能控制多種基本功能的重要激素——前列腺激素的(PGEI)前體。前列腺素PFGI參與體內多種基本生理過程,如調節血壓及膽固醇合成,炎癥及細胞增生等。據臨床研究表明,飲食中攝入GLA對風濕病,心臟病,肥胖癥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3. 蘆薈
風濕病是以關節炎癥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蘆薈對風濕病的的治療有明顯功效。蘆薈有抗敏、消炎、鎮痛、鎮靜作用,能控制并減輕關節炎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促進患部新陳代謝,提供粘蛋白,改善關節的結合組織,對關節起到潤滑作用;使患者虛弱的酸性體質變成強健的堿性體質;對風濕病的并發癥有防治作用;能使抗類風濕藥物在治療局部集中,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消炎止痛,潤滑關節組織,改善關節組織的營養狀況,防止關節硬直。
4. 沙棘油
沙棘中含有黃酮類、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多酚類、植物醇、萜烯類化合物、生物堿等 190 多余種生理活性物質,而沙棘油中含有其中的 100 多種物質,是集沙棘生理活性成分最多的沙棘提取物。因此可以說,沙棘油就是沙棘的精華物質,有生命的軟黃金之稱。其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和其它酚類,能調解自身免疫,對皮炎、風濕病等有很好的療效。
另外,松花粉、靈芝、銀杏、葡萄籽、擬黑多刺蟻、蜂王漿、枸杞子、麥冬、復合多糖、活性多糖、狗腎、肉蓯蓉、生地黃、山茱萸、山藥、白芍、黃酮、內酯、多糖、葉綠素、氨基酸、維生素、優質全脂奶粉、活性鈣等對風濕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生活起居1. 居住環境。風濕病多病情遷延,病人易產生焦慮情緒。保持居住環境的安靜,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和情緒穩定。居室應距鐵路、公路、集市、大型鼓風設施等一定距離,以免噪音影響休息和情緒。市區室外噪音,白天不應超過45分貝,夜間不應超過35分貝。
2. 日常生活
病人的生活要有規律,起居要有合理的時間安排,活動要適度。經常保持衛生清潔,有益于健康和疾病恢復。衣食住行應適于養病的需要,不可過于追求時尚。
3. 睡眠
病人雖然活動少,或臥床休息,體力消耗不大,但也消耗一定能量。睡眠時體內各種生理活動減弱,肌肉松弛,心跳呼吸減慢,胃腸道分泌減少,全身能量消耗降低,體內合成代謝超過分解代謝,為繼續活動儲備了能量。風濕病人往往因疼痛、不適、精神不佳等導致睡眠不好或失眠,因此要合理安排睡眠時間。
4. 情趣
個人的情趣、愛好,可于疾病前即已形成,也可以在疾病治療、康復過程中養成。個人的情趣種類很多,如寫字作畫、養花垂釣、觀鳥養魚、音樂舞蹈、棋牌麻將、旅游觀景、古玩收藏、集郵攝影等。
護理1. 心理護理。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2. 飲食護理
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藥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3. 姿態護理
病人姿勢動態異常,往往會影響病人今后的活動功能和今后的生活與工作。姿態護理的目的是時時注意糾正病人不良的姿態、體位有利于今后恢復健康,正常進行工作。護理時還要注意生理姿態的保持。如為預防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髖、膝關節發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時應盡量挺胸、收腹和兩手叉腰,避免懶散松弛的駝背姿態,床鋪不可太軟,以木板床為佳,睡眠時忌用高枕,臥姿采取以俯臥姿勢為佳等。
4. 運動護理
對于風濕病人,鍛煉是為了維持和恢復關節的功能,如關節屈伸運動、按摩腫痛關節等。病情穩定后,可開始下床活動,慢步行下床活動,緩步行走等。關節腫痛消除后,必須將功能鍛煉放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按照病變關節的生理功能進行鍛煉,開始時先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或兩者結合進行,以主動活動為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風濕病人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也應因人因病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