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是指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一類疾病。主要影響身體的結締組織,它并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風濕類疾病是一組病因復雜、治療難易不同的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疾病,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分約有100多種疾病屬于風濕病的范疇。在風濕類疾病中,風濕寒性關節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四種較為常見,危害大、發病率高。據世界關節炎基金會統計,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和風濕病,而根據現有國際通用標準,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大約是0.36%,因其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
風濕病的易感人群:飲食習慣不良,挑食、偏食、食物單調的人中,類風濕患病率約占50%;患有胃炎、胃潰瘍、腸炎等影響營養吸收與消化的疾病患者中,類風濕病患者約占10%;工作及生活環境陰暗或溫差太大,受風、受涼者,患類風濕病的患者約占60%;精神情緒不好、壓抑、性格內向者,也易患類風濕病;其血緣親屬中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父母親、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等,易患類風濕關節炎;更年期婦女、生產后婦女;居住地寒冷潮濕,工作環境寒冷潮濕的患者等;患有某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腺炎等,易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易感染風濕病。
風濕病的預防: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控制其發展,減少致殘率,甚至治愈;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勞動或運動后,不可乘熱身汗出便入冷水洗浴,勿當風吹,注意勞逸結合; 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避免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預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風濕病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