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肛門括約肌痙攣,排便時肛門裂疼痛肛門出血。通常都是一滴一滴的血。嚴重的時候噴血,坐便器內通紅一片。此外肛門周圍有輕微的瘙癢,還有像痔瘡一樣突出的息肉,這是因為裂口下端皮膚因發炎而改變,逐漸形成袋狀皮膚隆起,酷似一外痔,其實不是,準確的醫學名稱應該是“哨兵痔”或“前哨痔”。
肛裂的主要癥狀表現如下
一、肛裂癥狀之疼痛
疼痛是初期肛裂的癥狀,其主要表現為疼痛劇烈,持續性劇疼,可持續加劇,數小時后可自動緩解。排便時出現此疼痛癥狀,其他如下蹲、坐行。
二、肛裂癥狀之出血
排糞時,損傷創面,可致裂口出血。一般出血不多,糞便上染有血絲,或便后鮮血點滴,手紙帶血。
三、肛裂癥狀之便秘
多因患者恐懼排便時的劇痛,有意推遲排便時間和次數,使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完全吸收,大便變得干硬,而此時排便,則會使裂口創傷加重,裂口加深,疼痛加重。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為此許多患者服用緩瀉劑,致肛管缺乏正常糞便的擴張,肛管狹窄,并形成藥物依賴性頑固性便秘。
四、肛裂癥狀之肛門瘙癢
由于裂口潰瘍面或皮下瘺管的分泌物,或肛門腺體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緣皮膚引起肛門濕疹和肛門搔癢。自覺肛門常潮濕不爽,并可使皮膚伴有表淺裂口或皮損。
五、肛裂癥狀之全身癥狀
劇烈的疼痛可加重患者精神負擔,并影響休息,引起神經衰弱。有的病人會因恐懼排便,有意減少進食量,久而久之,可引起輕度貧血和營養不良。婦女可出現月經不調,腰、骶部疼痛。肛裂感染期可有發熱、腫痛和流膿血等。
肛裂出血就是指肛管皮膚深及全層的裂開,形成梭形潰瘍的病變癥狀。肛裂出血大多發生在肛管后壁正中部,少數在前壁正中部。一般僅發生一處,分為急、慢性兩種肛裂出血癥狀。在各年齡段均可發生,但多見于30~40歲中年人。由于本病易反復發作,常伴發皮贅和肛乳頭肥大,嚴重時引起肛管狹窄,形成肛裂三聯征。致病原因,至今尚未清楚。多認為與肛門括約肌的分布、痙攣以及血管因素有關。但大便干燥、秘結,常是本病的伴隨因素。中醫稱本病為“鉤腸痔,裂痔”,是由體內火熱,燥結而發。
肛裂可因排糞引起周期性疼痛,這是肛裂的主要癥狀。排糞時,糞塊刺激潰瘍面的神經末梢,立刻感到肛門灼痛,但便后數分鐘疼痛緩解,此期稱疼痛間歇期。以后因內括約肌痙攣,又產生劇痛,此期可持續半到數小時,使病員坐立不安,很難忍受,直至括約肌疲勞后,肌肉松弛,疼痛緩解。但再次排便,又發生疼痛。以上臨床稱為肛裂疼痛周期。疼痛時還可放射到會陰部、臀部、大腿內側或骶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