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的話題之一,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等于擁有了一半的財富,所以了解一些健康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預防疾病的侵擾,很好的保護自己和自己身邊所關心的人。也可以盡快的走出自己對一些健康誤區,及早的得到正確的治療和護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相關介紹
1.術前準備
一般不需要特殊術前準備,極少數患者需要靜脈補液糾正營養不良,有合并癥要積極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后便可手術,不必久等,手術根除了發生合并癥的病因,合并癥才能徹底治愈。
術前48h內進流食,盡可能變動體位排空憩室內的殘留物,術前如能在透視下將鼻胃管送入憩室,并反復沖洗吸凈存留物,有利于防止麻醉誘導時的誤吸。保留在憩室內的胃管有利于術中尋找及解剖憩室,便于手術操作。
2.麻醉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可控制呼吸防止誤吸,便于手術操作。
3.手術方法
咽食管憩室多位于中線后方偏左側,手術常采用左頸入路,但必須根據術前造影決定,如憩室偏向右側應選用右頸入路。
仰臥位,頭轉向分健側,取胸鎖乳突肌前緣切口,自舌骨水平至鎖骨上1cm處,切斷頸闊肌,在氣管前將胸鎖乳突肌及周圍組織、肌肉分開并向側方牽引,顯露肩胛舌骨肌,切除或牽開,切除更有利于憩室的顯露。向側方牽開,切除更有利于憩室的顯露。向側方牽開頸動脈,切斷甲狀腺下動脈及甲狀腺中靜脈,將甲狀腺牽向中線,注意保護氣管食管溝內的喉返神經,仔細辨認憩室壁,可用手觸摸憩室內的胃管,也可請麻醉師經胃管向憩室內緩慢注氣使憩室膨出,便于辨認。用鼠齒鉗鉗夾提起憩室囊,沿囊壁解剖憩室頸。憩室頸下方為環咽肌上緣,上方為咽縮肌下緣,沿正中線自上而下切斷環咽肌橫行纖維及食管肌層約3cm,并將憩室頸 部的食管粘膜層和肌層向左右分開達食管周徑的一半,使粘膜膨出,不必再處理。如憩室很大,應予切除,將原在憩室內的胃管送入食管腔內,用血管鉗平等于食管縱軸鉗夾憩室頸部,切除憩室壁,縫合食管粘膜,線結打在腔內,注意切除不可過多,以免造成食管狹窄。置引流條引流,逐層縫合頸部切口。
4.術后處理
術后第2天可經口進食,術后48~72h引流不多時拔除引流條。
手術合并癥主要為喉返神經損傷,多數能自行恢復。其次是修補處滲漏或瘺管形成,局部換藥,多能自愈。若發生食管狹窄,可行食管擴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