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現已成為治療腎動脈狹窄的最常用方法。應用同軸擴張血管的原理,從已置入通過腎動脈狹窄處一根帶有囊袋的導管,將囊袋膨脹至適度壓力(大約為5 個大氣壓),從而增大管腔直徑。球囊膨脹度應該超過正常血管管徑的30% ,以克服動脈外膜的彈性回縮力。患側 / 健側腎靜脈PRA 比值超過2.0 的患者,術后血壓下降率達90%以上。有效標準雖不統一,但部分患者血壓下降是源于鹽負荷減少,因此兩側腎靜脈PRA 比值< 2.0 時,PTRA 的有效率仍可達50%以上。PTRA 特別適用于纖維肌性結構不良、孤立腎者和未鈣化的短節段病損,有效率可達92% 。對雙側腎動脈病變者應先行單側PTRA 或PTRAS,確認開通良好后再行另一側 PTRA。失效者應考慮外科血運重建術。必要時,可重復PTRA 治療。術后并發癥? 有穿刺點出血、血栓形成、腎動脈剝離、栓塞、急性腎功能衰竭、腎破裂等,總發生率<10% ,病死率為2.2%。大動脈炎中,單側病變的療效較雙側好;腎型比主動脈型好;雙側主動脈型療效最差。纖維肌性結構不良治愈率和好轉率可達90% ,療效最好;單側腎動脈粥樣硬化可達82% ;雙側腎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不到10% 。手術后,部分患者腎功能有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