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確診后,可考慮血管成形術或外科手術治療,若治療及時,對控制腎血管性高血壓及阻止缺血性腎病進展均很有幫助。如果患者不宜做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失敗的腎血管性高血壓患者,則只能藥物治療控制高血壓。
一、治療
1、腎動脈成形術(PTRA) 為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
(1)指征:①高血壓,若上肢血壓測不出,則參考下肢血壓水平;②單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管腔狹窄大于50%,不伴明顯腎萎縮者;③腎動脈狹窄遠近端收縮壓差大于30mmHg或平均壓差大于20mmHg者;④單側腎動脈狹窄RVRP≥1.5和健側腎靜脈PRA/遠端下腔靜脈PRA<1.3;⑤腎動脈無鈣化者;⑥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對上述各項指標應從造影形態及功能兩個方面綜合分析,方能正確選擇擴張指征。若腎動脈開口完全阻塞或其遠端分支有多發狹窄或缺血側腎臟重度萎縮者,則不宜做PTRA。
(2)治療:治療目的在于糾正腎血管性高血壓,防止腎功能衰竭。擴張術的療效與病因有密切關系,以腎動脈纖維肌結構不良療效最佳,痊愈或改善者達95.5%,其次為大動脈炎84%,動脈粥樣硬化僅54.5%。
2、外科手術:根據病情可考慮采用血管重建術或自體腎移植術,若患側腎臟明顯萎縮,腎功能嚴重受損或喪失,或腎動脈分支廣泛病變,可考慮行腎切除術。對雙側腎動脈狹窄患者,采用手術與腎動脈成形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3、藥物治療:對于不適合上述介入性或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可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治療。本病對一般降壓藥物反應不佳,可用β-受體阻滯藥及鈣拮抗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雙側腎動脈狹窄或單功能腎(自然或人工移植)屬于絕對禁忌證。對單側腎動脈狹窄所致的腎素依賴性高血壓,可考慮用轉換酶抑制劑。單側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用AECI,雖可使狹窄一側腎血流壓減少,GFR下降,但健側腎血流增加,GFR增加。由于對全身性AngⅡ與腎內AngⅡ阻斷,使腎鈉排除明顯增加,對側腎壓力-利鈉作用明顯恢復,細胞外液與血管內血容量恢復正常,血壓下降,但用藥期間也應注意腎功改變。
二、預后
血管造影的回顧性研究表明,40%~70%的狹窄呈進行性發展。9%~15%患者于28~56個月內病變血管完全堵塞,于此同時出現嚴重視網膜病變及惡性高血壓。狹窄血管完全堵塞的危險因素是:①最初血管造影時腎動脈狹窄>75%以上;②超聲檢查時腎動脈狹窄>60%以上;③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是腎動脈狹窄進展的敏感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