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曾被認為是“慢性結膜炎”而接受各種類型的抗菌素眼藥治療,結果這些患者的癥狀并無好轉,甚至有加重現象。在眼科裂隙燈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患者的眼表狀況,并結合其他一些輔助檢查,最終得出的診斷卻是“干眼”。“干眼”和“慢性結膜炎”患者的主覺癥狀和眼部體征有時相仿,但兩者是不同的疾病。
“慢性結膜炎”是眼科常見病。主要癥狀為:眼部干澀、癢,眼內好像有灰沙吹入,沙澀不適。同時還有眼瞼重墜難睜,眼疲勞,晚間或閱讀時加重,早晨睡醒時有眼分泌物粘住眼瞼,白天眥部可見白色泡沫狀分泌物。翻轉眼瞼可見瞼結膜輕度充血、粗糙,有濾泡、乳頭增生,血管紋理不清,嚴重時球結膜也有充血。慢性結膜炎按其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免疫性、化學物理刺激性、全身疾病相關性、眼部疾病繼發性等。治療原則:1、去除病因。2、局部應用抗感染滴眼液、眼藥膏及收斂劑等。3、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干眼”是指由于淚液的量和質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面損害,從而導致眼不適癥狀的一類疾病。有很多眼病、全身病和特殊刺激會引起干眼,常見的眼病如重度沙眼、眼表燒傷、眼部瘢痕性類天皰瘡、長期佩戴隱形眼鏡或點抗代謝眼藥水、反復發作性角膜結膜炎、眼球多次手術等;有些全身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突眼、維生素A缺乏和中老年婦女常患的具有干眼、口腔干燥和關節炎三聯征的所謂Sjogren綜合征,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干眼。干眼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但近年來有發病年齡低齡化的趨勢。長時間使用電腦的辦公室人員,佩戴隱形眼鏡的近視眼患者,是干眼病的多發人群。
干眼病的主要表現為眼部干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癢感,眼紅,畏光,視物模糊,視力波動,視疲勞,不能耐受有煙塵的環境。通過眼科專業的裂隙燈檢查以及淚液分泌試驗、角膜熒光素染色和淚膜破裂時間測試,有助于對“干眼”的準確診斷。干眼病不是感染性炎癥,不應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長期使用消炎類眼藥水,容易加劇眼表毒性,對眼睛后患無窮。因此,切莫濫用消炎類眼藥水。目前針對病因治療是治療干眼病的關鍵,此外保持眼瞼清潔,局部點滴人工淚液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中重度干眼患者可進行暫時或永久性淚小點栓塞治療。不同的治療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干眼患者,因此治療方案應個性化。
溫馨提示:每當眼部不適,醫生不主張患者自行買藥點眼。普通民眾并無鑒別相近表現疾病的知識,眼睛又是特別嬌貴重要的器官,所以建議尋求專業醫生診治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