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瓣狹窄既肺動脈口的狹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5%-8%,其中90%為瓣的狹窄,即三個肺動脈瓣增厚,交界處融合心臟收縮時,由于瓣膜打不開,而呈園頂征。心臟雜音是主要體征,心電圖表現(xiàn)右室肥厚,心臟X線片示肺血少,右心擴大,肺動脈段垂直樣擴張,超聲心動圖可明確診斷。肺動脈瓣狹窄可根據(jù)右室與肺動脈之間的壓力差分為輕,中,重。壓差0.75千帕(超過10毫米汞柱)可診斷為肺動脈瓣狹窄,壓差10-50毫米汞柱為輕度狹窄;左室收縮壓水平50為中度;大于左室收縮壓水平為重度。除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之外, 患兒臨床癥狀很輕,有時可有運動后氣喘等。重度病人因右室、右房壓力升高使房間隔上的卵圓孔撿開,出現(xiàn)右房的血流入左房,而表現(xiàn)口唇及指趾甲青紫。重度狹窄患者亦可伴有心力衰竭,如浮腫、腹水、肝大等。肺動脈瓣狹窄的治療,目前越來越傾向于球囊導管成形術。擴張術使粘連的肺動脈瓣撕開,而解決了狹窄問題,除個別病例失敗外基本成功,再狹窄率極低,因此目前基本替代了手術治療。只有瓣膜發(fā)育不良、瓣環(huán)過小的病例,可能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