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心臟病中,心臟瓣膜病曾一度是威脅國人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近20余年來,其發病率雖呈逐漸下降趨勢,但現仍為心臟外科的三大疾病之一。國內就病因而言,損害瓣膜最常見的原因還是風濕熱,約占所有心臟瓣膜病的90%以上。此外,先天性發育畸形、感染性心內膜炎、外傷、退行性病變、心肌梗死等病因均可累及心臟瓣膜引起瓣膜的功能障礙。
談到心臟瓣膜病,那就不得不先解釋一下何為心臟瓣膜。如果把人的心臟形象地比作一棟房子的話,那么心臟瓣膜就是位于各個房間之間的門,所不同的是這種“門”只能朝一個方向開啟,所以更像是一種單向閥門。事實上,正常的人體心臟共有四個心腔和四組心臟瓣膜,即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間)、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間)、主動脈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動脈間)、肺動脈瓣(位于右心室和肺動脈間)。生理狀態下的心臟瓣膜是一種既柔又韌的膜性結構,正是由于心臟瓣膜的存在,才使的心臟內的血流能夠保持單向流動,從而使得人體的血液循環得以正常進行。但是由于某種病因使得心臟瓣膜開放和/或關閉受限,即臨床所稱的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即可造成心臟血流動力學異常,增加心臟負荷,長此以往則造成心功能損害,出現臨床癥狀,即心功不全乃至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根據病因、病程的長短、所損害的瓣膜位置及數量的不同,以及有無并發癥,患者的癥狀也不一樣。風濕性心瓣膜病一般病史較長,活動后的心悸、氣短常為早期癥狀,隨著病變的發展,可能會出現咳嗽、咯血、不能平臥,下肢浮腫,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甚至急性肺水腫等表現。主動脈狹窄或關閉不全的患者還可能出現暈厥和酷似冠心病的心絞痛。如合并房顫,血栓形成,還可因血栓脫落出現腦血栓塞或肢體栓塞的癥狀。感染性心內膜炎所致的瓣膜損害常先有遷延不愈的發熱病史,隨后出現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如果致病菌侵蝕力較強,瓣膜損害嚴重,則可因心臟缺乏代償時間而出現急性心功不全的癥狀。退行性瓣膜病的患者發病年齡多偏大,臨床表現類似風濕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瓣膜病的患兒可能無任何臨床癥狀而于無意間因聽診發現。由夾層動脈瘤或心肌梗死所致的瓣膜損害最為兇險,合并的瓣膜損害常使患者發生急性心力衰竭。瓣膜病人最特異的臨床表現是病變瓣膜區聽診的特異性雜音,不過,這種“特異”是針對有經驗的醫師而言的,對廣大患者來說,盡早到醫院行心臟超聲檢查是及早診斷的最佳辦法。
對心臟瓣膜病的治療,簡單的說,可分為內科保守治療,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三種。僅靠藥物治療不可能逆轉瓣膜疾病,內科保守治療只是病人用于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的前期準備;介入治療對瓣膜彈性尚好,不合并左房血栓的單純二尖瓣狹窄或不合并右室流出道窄的單純肺動脈瓣窄是最佳選擇。而對絕大多數窄、漏并存或合并血栓的患者而言,只有行外科手術方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鑒于目前介入技術的不斷成熟,采用閉式擴張手術治療二尖瓣狹窄的術式已基本被淘汰。目前臨床廣泛采用的手術方式有瓣膜成型術和瓣膜置換術。瓣膜成型術適用于某些先天性心瓣膜病或特發性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因其瓣膜彈性尚好,經手術修復后可恢復正常功能。三尖瓣因所處壓力較低,故一般采用成型術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僅對極少數有頑固性右心衰,三尖瓣大量返流的患者才采取換瓣治療。肺循環壓力更低,肺動脈瓣即使功能完全喪失,一般也無大礙,多不需治療。需要提及的是,瓣膜成型術雖對患者益處很多(可節省人工瓣膜費用且術后無需長期吃抗凝藥),但對術者的要求也相當高,如無把握,還應以瓣膜置換為主。
現今的醫用置換瓣膜主要有機械瓣和生物瓣兩種。前者具有使用壽命長(預計使用壽命40--60年),價格相對低廉等優點(國產瓣約4000元左右,進口瓣約15000元左右),其缺點是1、術后需終生服用抗凝藥,2、服用不當可引起大出血或栓塞,3、有噪音,4、機械故障,5、抗凝藥可引起妊娠期間大出血6、抗凝藥可引起胎兒畸形。生物瓣避免了上述缺點,但價格高昂(約30000元左右)和使用壽命有限(僅20年左右),所以更適合年紀較長的患者或欲生育的女性,術后不需服藥是其優勢所在。
隨著臨床對瓣膜病認識的不斷深入,近些年,一些更加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換瓣技術相繼被開發出來。保留全瓣或后瓣的瓣膜置換術一方面克服了常規全瓣置換所易引起的左室后壁破裂出血的缺點,另一方面也對維護患者遠期心功,防止心臟擴大顯示出了明顯優勢,這在術前左室內徑超過70mm的患者意義猶大。無支架生物瓣膜通過減少瓣膜啟閉過程中的應力集中大大延長了生物瓣的使用壽命,術后其瓣口的開瓣面積,跨瓣壓差的降低均優于支架生物瓣,有研究證實,其術后血流動力學的良好改善甚至可部分逆轉已肥厚的左室心肌。
微創瓣膜置換技術是微創外科思想在瓣膜置換領域的大膽實踐。自1997年,Carpentier率先在世界上采用電視輔助技術小切口完成二尖瓣置換以來,采用胸腔鏡乃至機器人手術已使瓣膜置換術的創傷越來越小,刀口越來越美觀,這對畏懼疼痛和愛美的患者來說,不啻是一個福音。此外,理論上具有最好的組織相容性和耐久性的組織工程心臟瓣膜(Tissue-engineeredHeartValve)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相信不久就能投入臨床,造福人類。
同任何疾病的治療原則一樣,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樣適用于心臟瓣膜病患者。莫不要讓“小病不治,養成大病不能治”的悲劇重演。其次,現代心血管外科的發展已使心臟不再是手術禁區,心臟瓣膜手術已非常成熟,只要治療及時,瓣膜置換手術還是相當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