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被先天性心臟病困擾的患者。在人胚胎發育時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稱為先天性心臟病。下面來了解一下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與鑒別。
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
醫生的聽診及查體是第一步重要的檢查,不可忽視。聽到心臟雜音(心臟雜音【譯】:是指在心音與額外心音之外,在心臟收縮或舒張時血液在心臟或血管內產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動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是考慮心臟疾病的一個最重要體征,大多因此而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但有些嚴重心臟疾病,雜音卻不明顯,如大的室間隔缺損伴重度肺動脈高壓,雖然聽不到心臟雜音,如肺動脈第二音亢進,亦可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如嬰兒肺動脈第二音亢進也不十分明顯,在沒有其他檢查如心電圖、心臟像及超聲心動圖的情況下,不能武斷地下結論為正常心臟,失掉良好的手術時機。先天性心臟病。非常簡單易行的常規股動脈觸模即可提示主動脈縮窄的診斷,而且詳細的體檢資料亦可指導其他輔助檢查的方向。心電圖雖是古老而普及的檢查手段,但仍必須重視,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有其特有的改變,如房間隔缺損,約70%—80%出現右束支傳導阻滯,室間隔缺損及動脈導管末閉為左心室肥厚,心內膜墊缺損有右心室擴大伴電軸左偏及I。房室傳導阻滯,左冠狀動脈起源于肺動脈出現左側壁心梗,心電圖I、avl、V4-6出現異常Q波等等。
胸部X線檢查發現異常心影及肺血的分布多少,可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如肺血增多,心影擴大,無青紫,多見于室缺,動脈導管未閉;肺血減少,靴型心,伴青紫,可能有法樂氏四聯癥等。
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鑒別:
1、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在疾病早期由于是動脈的血分流到靜脈屬于左向右分流型因此無紫紺;但到了晚期心臟左側的壓力超過了右側就出現了紫紺。
2、法樂氏四聯癥、大動脈轉位肺動脈瓣閉鎖:由于部分或全部靜脈血直接分流進動脈,屬于右向左分流型。因此出生后就有紫紺。
3、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盡管存在心臟畸形,但左右兩側之間無異常通道,屬于無分流型。因此終身不出現紫紺。
溫馨提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體質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為多見,且易并發心力衰竭,故應仔細護理,隨著季節的變換,及進增減衣服。如家庭成員中有上呼道感染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平時應盡量少帶患兒去公共場所,在傳染病好發季節,尤應及早采取預防措施。一旦患兒出現感染時,應積極控制感染。
【參考文獻:《心臟病家庭調養》、《七步戰勝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