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了解不同添加劑的不同化學性質
每種添加劑都有不同的化學性質,這里的化學性質主要指添加劑的酸堿性。釣友們有可能聽說過不同牌子的餌料,甚至同一個牌子的不同餌料都不能亂用,這主要是因為餌料的酸堿性不同。記得一位前輩曾經說過,如果要釣稍大一點的魚,就要在餌料中加入一些酸性成分進行調整。那么,加入的這些成分也應當考究。大部分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混合在一起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導致一些成分失效,甚至會生成一些有害物質。酸堿中和反應是很多添加劑在使用時的一大障礙,這就要求釣友在使用不同的餌料或不同的添加劑時心中有數,要了解各種成分之間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魚餌和添加劑的生產方不會告訴你產品的酸堿性,對于新手來說,簡單的辦法就是自備一支PH計。
3.了解不同添加劑的有效添加濃度
幾乎所有誘食劑對于魚類的刺激性都隨著其濃度的增加呈現出一個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線,意思就是說,添加劑的使用量需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如果加少了,效果就不明顯或根本無效;如果加多了,就會導致餌料失效,甚至形成死窩。這就好比炒菜,鹽加少了淡而無味,而加多了的話,吃一碟菜配10升礦泉水也不夠。對于添加劑量的掌握,新手們常常犯難。簡單來說,在么有把握的情況下,添加劑量要有一個由少至多的遞進過程,也就是要釣者一點一點地試出好的效果。當然,所有的經驗都需要時間去積累,否則往往“欲速則不達”。
三、撥開市場迷霧,用心去釣魚
前文中提到,添加劑時商家利潤高的一塊,所以在市場上會有很多文章可做。筆者曾經有過這種經歷,每次打開一些釣魚相關網站時,就會看到鋪天蓋地的小藥廣告。轉眼之間,淡水釣添加劑的研發竟然會發生如此突飛猛進的變化。你相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1.餌料可以通用,添加劑卻非萬能
如果單用面粉開一團餌料,我相信在魚種足夠豐富、魚群密度足夠大的前提下什么魚都能釣到。但是,添加劑卻不是萬能的。針對一種對象魚的誘食性和適口性的加強,必然導致對另一種對象魚的誘食性和適口性的減弱,因為不同的魚種本來就有不同的偏好。所以釣友一定要心中有數,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施釣時,我們大多會先設立一種相對明確的目標魚,兼釣食性相近的魚類,若釣到其他食性截然不同的魚類則是機緣巧合。因此,不要相信萬能添加劑。
2.沒有什么神奇的小藥,隨機應變才是王道
正所謂“釣無定律”,筆者個人認為沒有什么添加劑能一加進去就上魚。添加劑的使用,而非是增強餌料對某一魚種的針對性、誘食性和適口性。曾經有一位釣友性廣西一位高手處高價購得一瓶“神藥”,在我們本地的一座水庫參加比賽取得了好成績,就開始四處炫耀,目中無人。結果,他在另一場比賽中仍然使用此款小藥,卻以“打龜”告終。其實,釣魚是一門學問,釣魚人一定要將心態放正,虛心請教,并學會隨機應變,在天氣、事情、魚情變化的情況下及時對餌料作出調整,而不要迷信某一種所謂的神奇小藥。
釣魚是很多人共同的愛好,也能體現出一種做人的心態。希望廣大釣友能以積極、樂觀、端正的心態去享受釣魚帶來的快樂,并釣出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