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夏季早晚的氣溫、水溫較適合魚的活動,大魚覓食積極,甚至游到較淺的水域找食,我們常遇到傍晚有大魚咬鉤的情況,或者是一大早支下竿就鈴聲猛響。再比如氣溫高的中午時分,投在深水的海竿會碰到大魚,因為大魚雖躲避于深潭,但“開飯”的時候它也需要進食……的感悟是:夏天大魚覓食有較強的時間性,在守釣了多日的釣點上,第一要注意每天上午剛支下竿的6——10點這一時段,特別是七八點鐘時。
第二要注意午時12點到下午3點,此時段天氣熱,人也困乏,常以為魚不咬鉤而放松了注意,以至發生托竿、斷線情況;第三要注意黃昏時分,此時段大鯉魚、大鯰、大鰍愛偷襲。在一些非常時間里,如風雨、雷雨中,大魚乘天氣多變也會大咬,而在綿綿細雨里,乘著光線暗淡、湖面寧靜,大草魚亦會游到淺灘覓食。總之要對大魚覓食規律有一個較好了解,才能在守釣中堅定信心,適時把握中魚的時機。
(四)守釣細則
1、要根據實際垂釣時間的長短決定選什么樣的特點
首先,作為上班族,雙休日是出釣的主要時間,從釣大魚的角度看,所需時間較長,僅兩天的周末是短了點,但只要能因時利導,找到較好的釣點,還是可以盡一番守釣大魚的情趣。的體會是:找一二個小時既能到達的水域或在地區附近的湖庫,做到三選三不選:一是要選那些沒有人下過竿的地方,水深3——10米,不選常有人下竿的水域;二要選水底相對平坦處,考慮到海竿的不易操作性,不要選水下障礙物多的地方;三要選寬敞水面與狹窄水面的接合部,不選一覽無余的大水面。另外,較大的入水口的兩側也是較佳的釣位。如所選釣點在城區附近,還可在頭兩天傍晚去撒誘餌造窩。
其次,是把握時間。如有充裕的時間,可在較寬范圍內找更好的釣場,而那些偏遠的山區湖庫即為首選。打好行裝去駐釣十天半月,更易實現與大魚謨面的機會。在選點上也有三選三不選:一是選深不選淺。盡量把窩做在湖庫下游5米以上、20米以下的深潭,陸岸呈高坑更好,而斜崖峭石的一塊空地只要能擺下竿,肯定會有大魚如期而至。
在地勢險峻、復雜的庫湖垂釣,安全第一,在沒有多大把握的情況下萬不可冒險,以防人身傷害。
2、實施正確的施釣方案
第一步,投窩食
糟食以玉米酒糟拌麥麩或生玉米面為例。事先將酒糟置于陽光下使其發酵,然后帶至水邊揉成團,比例為酒糟七成、面粉三成;亦可用紅薯煮至七八成熟劃成麻將牌大小,用自制遠投器或乘筏,投至釣點,更對大草、大鯉的口味,先向釣點注入三五千克糟食誘餌,誘餌呈一二米寬的正方形狀落下。
第二步,下竿
用同樣糟餌上鉤,餌團盡量做大些,偏粘些,支下數支海竿,以爆炸鉤為主,其間有一兩支串鉤,用青苞米或大湖蝦做餌,以備大魚不上鉤時也能釣到較小的魚。每竿都應打向誘餌落處和周邊,竿距在兩米左右,梯形、扇形均可。
第三步,換餌
第一天換餌不必太勤,可兩小時換一次,換餌時間選在上午9點、11點;下午1點、4點、6點這幾個時段。夜間則少換,無魚訊可在上半夜10點、下半夜4點各換一次。勤換餌要從第二天開始,無魚訊也要每小時換一次,特別是清晨宜在天亮前就換好,因為六七點鐘易有大魚覓食咬鉤。
第四步,守候
大魚咬鉤的幾率小,沒有耐心是難釣到大魚的。如果雙休日出釣,能有幾斤到十幾斤的魚獲,那是非常可觀的收獲了,守三五天能上條十斤級以上的魚亦屬成功。對于駐扎下來的垂釣,要抱著必勝的信心來守釣,每一道環節都要認真對待,這樣就能在偶然之中遇到大魚咬鉤,從而增添釣大魚的樂趣。在守釣過程中,為了消除寂寥,我們可帶根手竿就近釣邊,常會有鯽魚上鉤,假若我們在近岸做了重窩,幾天后,更有可能釣上大魚來,達到遠近都有大魚咬鉤的目的。
夏天釣魚安全防護的技巧
一、保護皮膚,防中暑
盛夏酷暑出釣,應穿透氣的淺色長袖衣、長褲,戴上草帽。戴帽可以阻擋陽光,穿透氣的淺色衣服不僅可以反射、折射陽光,保護皮膚;還可以散熱,避免中暑。不管在哪個釣場垂釣,都要盡量減少身體在陽光下的裸露,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紫外線對人體的輻射,避免引發皮膚疾病。
二、夜釣無備,不露宿
一般的水域岸邊寒氣和濕度大,很容易滋生蚊蟲病菌,在水邊鋪上一床涼席睡覺很容易著涼生病,因此夜釣時無準備不露宿。
三、體熱降溫,有節度
垂釣歸來,誰都想盡快消汗除熱,有的喜歡沖冷水澡來快速降溫。這種方法會使全身的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嚴重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有的可能引起休克,還可能由于抵抗力下降,感冒乘涼而入。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夏季釣魚的相關知識,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知道如何在夏季垂釣大魚了吧,想要更好的垂釣大魚,大家一定要了解這些知識哦,希望今天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