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在陽光明媚而有3-4級風的晚春,應以迎風岸邊的淺灘為首選,不要怕水面風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風口的風浪和渾水會使魚變的非常膽大,吃鉤很穩,在泥土質的陡岸,風浪沖刷會使岸邊的水變的渾濁,這時3.6米的竿都嫌長,只要岸邊的水深適宜,有時就在近岸腳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釣到十幾斤的大魚。
再就是天氣突然晴好,溫度驟升而且風平浪靜,春季的這種天氣出釣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淺灘選點能釣到魚,中午和下午魚會浮在遠離岸邊的水表曬陽取暖很少活動,此時近岸很難釣到魚,釣點就要離岸遠一些,而且如果沒有好的窩餌誘魚下底是很難釣獲的,如果窩餌和釣餌俱佳,在離岸較遠的釣點仍然可以不斷上鉤。
春季的細雨天氣雖然魚比較好釣,但畢竟氣溫尚低,人被淋濕了會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處是泥,弄得人很不舒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張雨天垂釣。休閑垂釣以人本身舒服快樂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魚獲,之所以要釣獲更多更大的魚,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滿足成就感的快樂,并非是為了多得到幾條魚,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周邊環境對釣位選擇的影響
周邊環境對釣位的選擇有時是影響很大的,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靠近大路或岸邊經常有噪雜聲的地方是不宜選做釣位的,尤其是春季要釣淺灘其影響會更大。而水邊有畜禽飼養場、并有生活廢水或畜禽糞便排入水中的排水口附近水深適宜處會有魚聚集覓食。
有時要把釣點選的離排水口很近,有時則要稍遠一些,一般來說,排入量大而且已經很長時間、水質較肥則稍遠,排入量小、時間短則要近一些;有時岸邊會有樹冠伸向水面的大樹或倒在水中的樹,靠近樹冠下的水域或倒在水中樹的近旁都是比較不錯的手竿釣點,岸邊有菜地或者有田間除草拋棄水中的附近也經常會是不錯的釣點。
三、誘餌、釣餌多元化
水域的不同,魚類的不同,用餌也應該不同。但選擇香味持久、穿透力強的誘餌則更利于更快、更準的將魚集中起來。將誘餌放入紗袋中投放,讓魚嗅得著,吃不飽,長時間的留住魚。
釣餌應該根據地區魚的食性來準備。葷素兼顧,準備多種,有備無患。葷者如蚯蚓、雞鴨內臟、蛆蟲等;素餌如玉米、素菜等。但單憑這些酒稍嫌普通,誘惑力不是很強。可用一些廣譜性餌料配合當地魚兒常用餌料使用,效果頗佳。
(1)鯽魚餌
按垂釣一天用0.2千克計算,一次配料2千克為宜。各種料的比例為:黃豆粉或豆餅粉15%、紅薯粉或土豆粉15%、細玉米粉45%、大麥粉20%、蛋黃粉5%,再加入適量的清香型香粉和白色、淡黃色等食用色素。
(2)鯉魚餌
鯉魚身大、體壯,胃口也大,故一次配料應不少于3千克,且用料應稍粗一些。具體配比是:大麥粉25%、玉米粉40%、蠶蛹粉或魚粉15%、動物肝粉5%、紅薯粉或土豆粉15%,再加入適量的濃香型食用香料和食用色素。
(3)草魚餌
臺釣餌配制以素為主。主要原料為草干粉30%、小麥粉15%、玉米粉20%、土豆粉25%,再加入10%的海藻類粉料。這種餌入水即開始化散,草香、藻味隨波漂流,可很快誘集成群草魚匯集釣點。
(4)花鰱、白鰱餌
酸味、腥臭味、霧化好的餌是配制花鰱、白鰱餌的要點。其主要原料是預先發酵好、具濃酸味的玉米面濕料。白鰱餌基本配比是:發酸的酸面料50%、玉米面30%、大麥粉料15%,再加入適量帶腥味的蝦粉、魚粉。而釣取花鰱的餌,以主要原料為已經發酵的濃酸玉米濕面外,應加大腥味、特別是臭味,如臭豆腐汁、大蒜泥等的比重。
自制臺釣餌料質量的好與否,除了看垂釣時上鉤率,還要觀察餌裝鉤入水后的化散過程,較理想的餌應在臉盆中試驗時,入水半分鐘餌粒表面開始膨化起一層霧狀,而后開始自然化散剝落,這樣逐步膨化,層層散落,但內層還緊包著魚鉤,直到約2分鐘餌料全部化散、鉤餌脫離(試驗餌粒軟硬度以釣者耳垂為宜),因此,大家在家多試驗幾次,就能達到理想狀態垂釣中不得不搞清楚的有關問題。
四、野釣的技巧
有了得心應手的釣具與具有特效的釣餌,沒有好的釣技也是不行的。關于釣技方面我就毋庸多言,要諸君自己多多磨練、實踐方可。
五、釣后的檢查與清場
釣后檢查可及時發現自己遺漏的物品。整理被自己弄臟的釣位,將丟掉的煙蒂、瓜皮等垃圾集中收集帶走,為保持河畔清潔、環境衛生盡一份力。
結語:早春的魚兒餓了一冬天,現在急需進食補充營養,所以是釣魚的好時候,我們想要在早春釣到魚,一定要注意小編介紹的技巧哦,只有學會相關的釣魚技巧,釣魚才會有好收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