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比賽獲勝技巧
近幾年,電視中競技釣鯽擂臺賽精彩激烈的競技釣場面吸引了許多魚迷。但不少釣手對一些臺釣高手們在許多明顯咬鉤信號下,卻揚空竿不上魚表示不理解。殊不知,釣鯽魚擂臺是設在專供釣魚人垂釣、娛樂的職業池中進行的,那些小鯽魚被釣上、放下已經不下百次,各個都是久經沙場的老運動員,要把它們一條條連著釣上來的確卻不容易。但這種職業池我國目前只有少數大城市才有,我們平時參加的釣友比賽八成以上都是在混養池中進行。
舍小取大 攻取總重量
釣魚比賽中,在規定時間內以釣獲魚的總重量計算成績,是常采用的競技項目。在混養池中要奪取總重量好名次,首選戰術當然是盡可能的釣大魚。因為抓上一個大個兒,往往可頂上幾十條甚至上百條鯽魚的總量,那么怎樣才能在大小混雜的水域避開小魚,專釣大魚呢?我們需要做大窩、掛大餌引釣大魚。
大家都知道,大魚身大體重,消耗能量大,攝食量相對也要大的多,特別是到了發育旺盛的季節,如果只用一小把米或小團粉餌做誘窩,對大魚來講不夠吸引力。實踐證明,一條2斤的鯉魚在食欲正常的情況下,3分鐘內能攝食2兩左右餌料。故比賽時一開始所下誘窩的料至少要在半斤以上,如允許用工具下窩則要下足一斤餌。而且誘餌還要相對集中,應投放在直徑50厘米左右的窩區內。若規則只允許用鉤掛方式下窩,開始也應投放十幾個棗子般大的團餌,釣手不要嫌麻煩或見他人已上魚,就在底餌不足的情況下開釣。再說,也只有引大魚進窩后才能嚇走小魚,增加上大魚的機會,提高總重量。釣手一開始上了數條大魚后,如發覺不斷有小魚咬鉤,說明續窩關未把握??赏ㄟ^兩種辦法解決:一是在每竿掛粉餌時,餌粒應加大至蠶豆般大小為宜。二是在釣上幾條魚后,專門掛幾粒特大餌作為補窩,能收到續釣效果。
舍大取小 以數量求重量
攻取總重量有時又不一定定準釣大魚,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反而要靠博取小魚,以數量求重量來獲得名次。進入秋季,混養池中的大草魚、大鯉魚均長得膘肥體壯,一般又二三斤以上,鯉魚也在三四兩左右。但比賽槍響過,大魚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有時一場下來,公斤級的大魚釣上無幾。所以有些有經驗的釣手,即使比釣總重量項目,也采用與別人不同的打法,用以小為主,積少成多的戰術奪標。一次釣魚比賽在兩個80畝的池塘中進行,塘中卻有許多10斤左右的大草魚,比賽中也確有幾位釣手折竿斷線。但由于人多、竿多、干擾大,大魚潛入池中央,咬鉤機會不多。我注意到池中鯽魚密度較高且上鉤快,于是改用細線小鉤專攻鯽魚。雖然鯽魚每尾三四兩重,但三個小時共釣起300多條,積少成多,終于上魚40多斤獲得手竿池釣總重量第一名。
另一次邀請賽又是一例,大水面放養著大量草魚、公斤級以上的白鯧魚和羅非魚。開賽時,兇猛的白鯧魚搶鉤奪竿而去之事連連發生,十分鐘后靈敏的白鯧魚不見影子了,均是一兩左右的小羅非進窩。這時一釣手應變為淺灘專釣小羅非,他在第一場落后的情況下,積少成多不停勇追,后以兩小時釣起7.2公斤小羅非而奪得了銀牌。
如果比賽是在水庫中舉行,那么水庫中的魚一般都不太厚,大魚稀少不容易碰,而小魚較厚。若手竿釣技高超且手疾眼快,便應取專釣小魚戰術,以數量求重量,攻取總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