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細找底后,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可以說,釣者此時已經準確地掌握了釣點的情況,可以開始揮竿施釣了。不過,在精準度方面仍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水底淤泥的厚度、軟硬及水底醬層情況還是未知數。如果想弄清楚這些問題,在垂釣過程中更有效地因地制宜,釣者就要學會精找底。
三、精找底
通過細找底,釣者雖然能夠掌握釣點的具體情況,但誤差還是存在的。這是因為橡皮的比重比餌料大,在鉤子上掛橡皮要比掛餌料拋得更遠一些,而且橡皮多多少少會陷入淤泥里一部分。因此,釣者可以通過反向精確找底來實現精益求精。這也是十分關鍵的步驟,想要提高釣技的釣友千萬不能忽視。
首先,在細找底的基礎上,取下橡皮,再將空鉤拋向釣點,看標尾露出水面幾目。如果露出的目數稍微高于調目一些,但差距并不明顯,那么恭喜你基本找對了!如果露出的目數正好等于調目,那就要繼續驗證,因為在沒找到底之前標尾露出的目數也正好等于調目。此時釣者只需把浮標上拉1目并拋入釣點,標尾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標尾露出的目數比調目多1目,這說明之前的找底過程絕對精準,釣者只要把剛才上拉的1目再拉回去,就可以安心施釣了;
2、標尾露出的目數仍然等于調目,此時釣者需要將浮標繼續上拉1目并拋入釣點,重復此操作直到標尾露出的目數比調目多1目。
在精找底的過程中,釣者要仔細觀察上下拉動浮標后標尾能否及時呈現出拉動的目數,如果釣者拉動1目,標尾就反應1目,那么精找底即宣告成功。此時釣者便可放心大膽地揮竿施釣了。
本文提到的找底方法均以調目為基準,這只是筆者的個人習慣。調目并不是唯一的基準,釣友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對這種找底方法加以改進,開發出更加精準的找底方法。
釣魚初學者如何選擇一款實用性強的浮漂
浮漂是垂釣時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選擇使用直接關系到垂釣時獲魚量的多少,所以選擇浮漂很關鍵。
臺釣使用的浮漂屬于立漂,浮漂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一種是硬尾漂,一種是軟尾漂,按材質可分為,孔雀羽,巴爾杉木,蘆葦、化學合成等。
常用的淡水釣浮標分為四大類,長身軟尾,長身硬尾,短身軟尾,短身硬尾。他們分工各有不同:長身標穩定性好,適合釣底,長身軟尾適合釣猾魚,長身硬尾適合釣快魚,短身標靈敏度好,適合釣浮,短身軟尾適合釣魚訊極弱之魚,短身硬尾適合釣浮打快魚。
就材質而言,孔雀羽受溫差變化影響后的膨脹度比巴爾杉木要大,應首選巴爾杉木浮漂。
實戰選擇
1、釣浮
釣浮通常得用6~7號的大漂,3~4號的白鯽漂因浮力較小,很難控制餌大餌小。
2、釣底
通常4~5號即可。
3、大漂/小漂的選擇
是選擇大漂還是小漂,這主要取決于對象魚和水深。如白鯽,因其要求特別靈敏,且餌和鉤都很小,用小魚兒3~4號即可,但用來釣羅非魚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說有中小白臉的感覺。因為羅非餌粒和鉤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為標準。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號漂為多,1.5米以上,特別有時在3米水深時,大號漂是唯一選擇,因為這不但可以緩解釣深時,餌粒半水被小魚搶走的麻煩,而且有利于縮短沉底時間,但是,用大號漂仍然應特別注意靈敏度問題,可大可小時,應小。
4、孔雀翎/巴爾杉木
如果僅從經久耐用方面考慮,后者比前者好,但要注意巴爾杉木的漂腳有兩種:一種是細碳棒,另一則是連體木腳,后者不小心容易在裝插時弄斷。靈敏度上,前者可能比后者要好些。
5、空心/實心尾
兩者的主要區別有二:浮力和識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于實心尾,因而理論上其靈敏度要小于后者但實際如何,看你的感覺和愛好,因為理論上未必一定使用,且對結果的影響見仁見智,如果不是專業比賽的話,可能未必有明顯的差別。因為休閑釣場魚的密度通常有限,是難以比速度(尾數)的。值得一提的是,實心漂尾很細,看起來當然不如空心漂容易,這點,對于經常使用4.5米長竿,或對象魚為白鯽以外其他的魚類,或大風/陰天的釣友來說,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