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面有動靜的水域
水中的魚的活動會使水面有動與靜的各種變化。魚多時,有的會到水的表層甩尾,使水中發(fā)生“嘩嘩”的響聲,水面出現(xiàn)浪花飛濺的現(xiàn)象。在魚類繁殖產卵的春季.魚會游到有樹枝有水草的地方,用魚尾碰撞樹枝或水草,以便讓生殖孔里的魚卵附著到樹枝或草莖上,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魚甩子”,鯉魚“甩子’的現(xiàn)象為常見。
在夏季,人們常常可以聽到水里草叢中發(fā)出“漬漬”的響聲,這是草魚在吃草發(fā)出的聲音,由此可以判斷水中草魚多,釣魚人也往往會看到水面皮哦啊福碎草尖草屑,而且是綠色,很新鮮,這些草尖草屑就是魚食草時的剩余物,由此也可以判斷水中草魚多。
冬季釣魚打窩技巧
冬季釣魚也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但是在冬季釣魚是有一定的釣魚技巧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冬季釣魚打窩技巧吧!
打窩是每一個釣魚人一到釣場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年四季,日復一日。大部分釣魚人認為,打窩不就是將事先準備好的糟食或顆粒飼料用打窩器送進窩點這么簡單嗎?但對于釣魚高手來講,他們就知道講究窩子料的搭配比例,以及打窩實際操作中應注意哪些方面。冬天到了,就冬季釣魚如何打窩,依據(jù)自己近冬釣的一些體會,談一些觀點,供釣友們在冬釣中一試。
一、依據(jù)氣候變化換位打窩
冬天來臨,氣候已經(jīng)變得相當冷了,水庫池塘湖泊的水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我們打窩就要注意選擇,講究打法了,一定要堅持少打勤補的原則,廣種薄收。具體做法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多打幾個窩。如早晚選較深水域打窩試釣,因早晚天氣較冷,水也比較涼,魚會游到深水區(qū)取暖。
到了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就應到淺水區(qū)域打窩試釣,因為午時的太陽一出來,淺水區(qū)的水溫要高于深水區(qū),魚就會到這里來取暖覓食。無論在淺水區(qū)還是深水區(qū),好在我們釣位的左右都打上窩子,因為冬天魚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都比較小,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找魚釣,不要只打一個窩子等魚來。
二、依據(jù)氣候變化選擇窩料
夏秋季節(jié)水溫較高,魚類的活動量和覓食欲望較為強烈,只要我們一打窩,在大約半小時就會有魚星出現(xiàn),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發(fā)窩。而冬季卻不是這樣,打窩兩三個小時才會發(fā)窩,如釣位選擇不當,有時一天也不會發(fā)窩。除了水溫的關系以外,就是我們的窩子料不對路和釣位選擇不當所造成的,夏秋季要以香甜味為主,窩料用魚常年吃的顆粒飼料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而冬天就不行了。
我的體會是,冬天打窩用的糟食中一定要添加含腥味的商品餌或鮮活的昆蟲類餌料,以及藥酒泡制的小米等,在冬季水溫較涼時才會有較好的誘魚效果。如果我們只用顆粒飼料打窩,因為水溫太低,窩料的氣味在水中散發(fā)的非常慢,就會導致誘不來魚或誘魚速度極慢的情況。因昆蟲類在水中能活動,酒泡小米的味道比較濃,如果我們用昆蟲類餌料或酒泡小米等打窩,就會較快誘魚,為今天的魚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少打勤補、分散打
冬天打窩不能一次打得太多、太厚,只要窩子里有餌料的味道就行了,即使是在夏秋季節(jié),也要切忌打多。如果我們的窩子一次打得太厚,魚兒過來以后,窩子里的東西都吃不完,啥時候才會吃你鉤上的餌料呢?為了大面積的誘魚,我們可以采取多打幾個窩子的辦法,在每個窩子里只打少量的餌料,然后輪流試釣,先釣先打的窩子,每離開窩子前一定要少許補窩,就是要保持窩子里始終有味、有吃的。
不能讓魚一次吃飽后再溜之大吉。按照一般常規(guī),大部分釣魚人都以為窩子打得越集中越好,但冬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昆蟲類餌料,比如紅蟲、血蟲等,如果我們打的很集中,幾乎就是一團,如果來一尾大魚,幾口吃完了,窩子里就沒有東西了,這里就留不住魚。如我們打的比較分散,昆蟲在一定范圍的水中活動著,周圍的魚聞到昆蟲的氣味或看見昆蟲在活動,就會陸續(xù)到此一游,即使只來一尾大魚,吃完了這一團,旁邊還有好多團在繼續(xù)起著誘魚的作用。
我這里說的分散并不是無限的分散,比如我們在夏秋季打窩像碗口大小,而冬釣的窩子就應該打的像臉盆大小才對,太大就會把魚誘到別的地方去。還有一點,就是冬釣的窩子料要選用較為細小而且味道較濃的餌料如酒泡小米、玉米絲、小顆粒飼料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被剛誘來的魚很快吃完,而且較濃的氣味在涼水中散發(fā)的時間也會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