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的三大飲料之一,因為喝茶的好處有許多,所以世界各地有許多人在喝茶,大家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茶。那么大家對于茶葉知識了解多少呢,大家知道茶葉的保存方法是什么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相關的茶葉知識,一起看看吧。
茶葉知識
大家知道茶葉應該如何保存嗎?茶葉極易吸濕吸異味,同時在高溫高濕、陽光照射及充足氧氣條件下,會加速茶葉內含成分的變化,降低茶葉的品質,甚至在短時間內使茶葉陳化變質。尤其是每年新采摘的綠茶和陳年的普洱茶,往往價值不菲,更應妥善保存。
名優綠茶
綠茶是所有茶葉中為嬌貴的茶葉,特別容易陳化變質的茶,極易失去光潤的色澤及特有的香氣。家庭貯藏名優綠茶可采用生石灰吸濕貯藏法。即選擇密封容器(如瓦缸、瓷壇或無異味的鐵筒等),將生石灰塊裝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內,茶葉用牛皮紙包好放在布袋上,將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陰涼干燥的環境中。有條件的還可以將生石灰吸濕后的茶葉用鍍鋁復合袋包裝,內置除氧劑,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兩年左右保持茶葉品質基本不變。
茉莉花茶
是綠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變質。保管時應注意防潮,盡量存放于陰涼干燥、無異味的環境中。
紅茶與烏龍茶
相對于綠茶來說,陳化變質較慢,較易貯藏。避開光照、高溫及有異味的物品,就可較長時間保存。
普洱茶
如果保存得當,普洱茶會越陳越香。目前較廣為采用的是“陶缸堆陳法”:取一廣口陶缸,將老茶、新茶摻雜置入缸內,以利陳化。對于即將飲用的茶餅,可將其整片拆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選不透氣的金屬罐),靜置半月后即可取用。這是因為一般的茶餅往往外圍松透,中央氣強。經過上述“茶氣調和法”處置后,即可讓內外互補,享受到較高品質的茶湯。
茶葉科學貯藏方法
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把茶的保鮮和貯藏歸納成三句話:“喜溫燥而惡冷濕,喜清涼而惡蒸郁,宜清獨而忌香臭”。唐代韓琬的《御史臺記》寫道:“貯于陶器,以防暑濕。”宋代趙希鵠在《調燮類編》中談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無蒸灰。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也有述及:“收藏宜用磁甕,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則貯茶,須極燥極新,專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歲易。”說明我國古代對茶葉的保藏就十分講究。現將當前家庭常用的幾種貯茶方法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