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添加味道為導向。
不以霉氣倉別為號召。
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
年代鑒別
普洱茶并非年代越久遠越好,只有質量合格的產品在合適的儲存條件下,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茶品的品質會朝“好“的方向轉化。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質量未能達標,或者是后期儲存不當,那么不論放上多長時間,茶葉品質都不會好,而且普洱茶市場上一些不法商販造假做舊的很多。
造假手段主要就是以濕倉加快生茶的陳化速度,制造出所謂的“陳年老茶”。或者把茶的包裝做舊,以表現出陳舊感。鑒定陳年普洱茶的真假和優劣鑒定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有極大的困難。茶葉外觀。
新普洱茶外觀顏色較新鮮,多為黃綠色,帶有白毫,且味道濃烈;陳茶由于經過長時間的氧化作用后,茶葉外觀會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包裝紙顏色
通常陳年普洱茶,其包裝的白紙已隨時間變得陳舊,紙質略黃,因此可以從紙質手工布紋及印色的老化程度判斷普洱茶的年份。但這只能作為參考,非絕對依據,因為可能有些不法商人會利用這種心理,以陳黃的包裝紙包裝次級品。
茶品年份
通常將普洱茶的年份劃分
1949年以前,這時期生產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等。通常在茶餅內放有一張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
1949—1967年,生產的茶葉在包裝紙的茶字上,用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68年以后,這時生產的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業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選生產,統稱“云南七子拼”,包括:雪印青餅、73青餅、大中小綠印、小黃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