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涼茶配方
配方1、有金銀花、野菊花、雞蛋花、木棉花洗凈后5碗水褒成一碗水。即可。
配方2、有雞骨草、夏枯草、加3元瘦肉就可以了。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配搭,不過這兩種就比較地道,廣州人自己都會褒的。
廣式涼茶起源
嶺南人飲用涼茶歷史悠久、代代流傳、相習成俗,與粵劇、粵菜、粵語等,一起體現出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
涼茶盛行于兩廣、港澳地區,與嶺南氣候和水土有很大關系。載古時,嶺南為百越之地,也是中原人稱蠻夷戎狄的"南蠻"之地。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之南,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及大庾嶺五嶺組成,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地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大的橫向山脈,也是長江和珠江兩大流的分水嶺。細看歷史淵源,嶺南地方(主要是廣東和廣西),"地濕水溫",水質偏燥熱,身體易"聚火",嶺南人從小就耳濡目染,都知道什么時候喝哪種涼茶,習慣上山采藥以祛濕解毒,防治感癥。
淮南王劉安諫漢武帝遠征嶺南時說:"南方暑濕,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南來嶺南,由于當時瘴癘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嶺南各種溫病醫藥。
嶺南人通過與自然環境的不斷抗爭,積累了調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寶貴經驗。為了除濕去熱,適應環境,他們在植被豐富的山川谷地采集一些清熱解毒、消暑去濕的草藥,經過一些具有中醫藥知識的人長期實踐,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涼茶。
葛洪所遺下的醫學專著以及后世嶺南溫派醫家總結勞動人民長期防治疾病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嶺南文化底蘊深厚的涼茶,其配方、術語世代相傳。由于涼茶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濕的功能,而且不論盛夏隆冬,四時可服,深受民眾喜愛。后來,隨著商業的發展,有人在繁華集市的道路旁出售熬制好的各種保健、防病的草藥煎劑,形成了嶺南涼茶。
廣式涼茶配方及功效
板藍根涼茶是依據民間傳統配方,選用板藍根、金銀花、菊花、夏枯草等優質草本植物為原料,經現代科技工藝萃取其有效成份制成多種涼茶飲料產品。板藍根有清涼去火,驅除病毒、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之功效,用它配制出的飲料不但爽口潤喉、生津止渴、有淡淡的花草味,而且其具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老少皆宜,口感好,味純正,居家、旅游、佐餐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