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茶飲的身影,基本上茶飲已經替代了飲料,而茶的種類是非常之多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而烏龍茶時其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但是你知道烏龍茶屬于什么茶嗎?它的種類與功效有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烏龍茶屬于什么茶
烏龍茶型芯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而且也是喝過的,但是烏龍茶時屬于什么茶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烏龍茶的相關的知識以及故事吧!
其實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所以烏龍茶不是綠茶,并且烏龍茶是經過殺青、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
之前有很多人都分不請烏龍茶是不是綠茶,大概是因為綠茶和烏龍茶是由同一種茶樹所生產出來的。但是,大的差別在于有沒有經過發酵這個過程。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會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而相互結合,致使茶的顏色變深,但因此茶的澀味也會減少。這種兒茶素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烏龍茶的多酚類。
多酚類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兒茶素,都能夠影響各種酵素在我們體內的活性化。茶葉中所含有的兒茶素大約有一半會轉化為烏龍茶的多酚類。因此,在兒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烏龍茶多酚類的雙重作用之下,烏龍茶就顯現出綠茶所沒有的各種功效了。
形成烏龍茶的優異品質,首先是選擇優良品種茶樹鮮葉作原料, 烏龍茶嚴格掌握采摘標準;其次是極其精細的制作工藝。制作程序有晾青、搖青、殺青、包揉、揉捻、烘锫。烏龍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為“跳動做青”、“搖動做青”、“做手做青”三個亞類。
烏龍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后為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
名稱來源
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很多傳說。
大致有四種來源可能:一為產地說;二為茶樹品種而來;三為制茶之人名稱而來;四以茶葉形態色澤而來。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茶園主人去看快曬好的茶葉,發現那里有一條烏龍。他嚇壞了,過了幾天才敢回來看。茶葉在這幾天太陽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綠茶,但是濃香可口。主人從此叫它“烏龍茶”。
也有說先發明烏龍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蘇龍(因人長得黑,人稱烏龍),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實烏龍茶名字應該還是來源于茶葉的形態,茶葉在曬、炒、焙加工之后,色澤烏黑,條索似魚(比作龍)。在水中泡開,葉片似卷似曲,色澤烏青,有如烏龍入水。故而得名。不論由地名而來還是由茶樹品種名而稱的烏龍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稱為烏龍茶,包括烏龍品種及其他品種,如鐵觀音、大紅袍等。
故事傳說
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南巖村里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后緊追不舍,終于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于宰殺、品嘗野味,已將制茶的事全然忘記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并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并經心琢磨與反復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于制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茶鄉了。
產區分布
廣東:主要產區為鳳凰鄉,一般以水仙品種結合地名而稱為“鳳凰水仙”。
閩北:產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甌、建陽、水吉等地。
閩南:主要廠區是福建安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