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以前大家可能會覺得小兒患有白血病,是一種救不了的病。其實大家又這樣的想法不僅僅是因為白血病本身的嚴重性,更主要的是白血病的高發病率,特別是在兒童的疾病癥狀中,白血病幾乎占據了大多數。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白血液病都有著誤解,隨著醫學的不斷的進步,現在很多的白血病的病癥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治療。而且大部分的白血病的患兒都可以恢復健康,面對白血病的一些癥狀大家可能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小兒白血病的一些癥狀。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又稱血癌,是造血組織中異常血細胞過度增生并進入血流,甚至浸潤到全身各組織和器官而引起的。與成人不同的是,小兒白血病中90%以上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僅占5%。急性白血病主要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髓性細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主要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小兒白血病七大癥狀
小兒白血病發病率近十年來有所上升,在小兒惡性腫瘤中占首位。各年齡均可發病,3~7歲較多,約占小兒病例50%。一般發病率為3~5人/10萬人,高發區可達6.6人/10萬人。小兒白血病的類型與成人白血病有所不同,以急性白血病為主,約占95%~97%,其中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多見,約占60%~70%。其次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粒)。
白血病常見癥狀
1、 貧血
常早期出現,輕重不等,表現為進行性蒼白,以皮膚和口唇黏膜較明顯,可出現活動后氣促、心悸、顏面水腫、虛弱無力等癥狀。T-ALL由于發病較急,確診時貧血反而不嚴重。貧血和出血程度常不成比例。
2、出血
極大部分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膚和黏膜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現為皮膚紫癜、烏青和瘀斑,甚至發生皮下血腫。齒齦出血、鼻出血、口腔黏膜滲血,嚴重者可出現眼底視網膜出血,導致視力減退、顱內壓增高。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臨床表現為便血、嘔血和尿血。顱內出血時表現為頭痛、嘔吐、抽搐和昏迷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顯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凝血因子減少、白血病細胞浸潤、細菌毒素等均可損傷血管而引起出血。T-ALL偶可發生DIC,可能由于原始T-ALL細胞釋放凝血酶、激酶等物質所致。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常伴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出現全身廣泛出血。
3、發熱
半數以上患兒有發熱、熱型不定。多數患兒起病時有不同程度發熱,可為低熱、不規則發熱、持續高熱或弛張熱,暫時性熱退時常大汗淋漓。較高發熱常提示繼發感染,主要與成熟粒細胞明顯減少相關。常見的感染部位有呼吸系統、敗血癥、齒齦、口腔潰瘍、皮膚癤腫、腸道炎癥,肛周炎也頗為常見。上述各種感染可單獨發生也可混合感染,臨床常表現為不規則或弛張性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