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類
便秘按發病機制主要分為兩大類:慢傳輸型和出口梗阻型。
(1)慢傳輸型便秘,是由于腸道收縮運動減弱,使糞便從盲腸到直腸的移動減慢,或由于左半結腸的不協調運動而引起。常見于年輕女性,在青春期前后發生,其特征為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少于1次),少便意,糞質堅硬,因而排便困難;肛直腸指檢時無糞便或觸及堅硬糞便,而肛門外括約肌的縮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腸或結腸傳輸時間延長;缺乏出口梗阻型的證據,如氣囊排出試驗和肛門直腸測壓正常。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與滲透性通便藥無效。糖尿病、硬皮病合并的便秘及藥物引起的便秘多是慢傳輸型。
(2)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腹部、肛門直腸及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協調導致糞便排出障礙。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常見,其中許多患者經常規內科治療無效。出口梗阻型可有以下表現:排便費力、不盡感或下墜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肛門直腸指檢時直腸內存有不少泥樣糞便,用力排便時肛門外括約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縮;全胃腸或結腸傳輸時間顯示正常,多數標記物可潴留在直腸內;肛門直腸測壓顯示,用力排便時肛門外括約肌呈矛盾性收縮或直腸壁的感覺閾值異常等。很多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也合并存在慢傳輸型便秘。
臨床表現
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會就診。便秘可以影響各年齡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壯年。因便秘發病率高、病因復雜,患者常有許多苦惱,便秘嚴重時會影響生活質量。
便秘常表現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艱難、費力;排便不暢;大便干結、硬便,排便不凈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部分患者還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
由于便秘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癥狀,癥狀輕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會,認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療,但實際上便秘的危害很大。便秘的“報警”征象包括便血、貧血、消瘦、發熱、黑便、腹痛等和腫瘤家族史。如果出現報警征象應馬上去醫院就診,作進一步檢查。
檢查
在便秘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根據臨床需要,應做必要的檢查。首先要注意有否存在報警癥狀及全身其他器質性病變存在的證據;對50歲以上、有長期便秘史、短期內癥狀加重患者應進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腫瘤的可能;對于長期濫用瀉劑者,結腸鏡可確定是否存在瀉劑性結腸或(和)結腸黑變病;鋇劑灌腸造影有助于先天性巨結腸的診斷。
難治性便秘時可選擇特殊的檢查方法包括:胃腸通過試驗(GITT)、直腸及肛門測壓(RM)、直腸-肛門反射檢查、耐受性敏感性檢查、氣囊排出試驗(BET)、盆底肌電圖、陰部神經潛伏期測定試驗及肛管超聲檢查;結腸鏡檢查或鋇灌腸有助于確定有無器質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