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睡眠時,可把雙腳輕輕墊起15度左右,促進雙腳血液流動,舒緩靜脈壓力。要適當運動,步行、慢跑、游泳、騎單車等都有助強化小腿肌肉,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其中游泳有助于增強血管的彈性,是防治下肢靜脈曲張的佳運動方式。
每晚睡覺前可做簡易保健操,以促進下肢靜脈的回流,防止下肢靜脈淤血,減輕腿部腫脹疼痛等一系列癥狀,方法如下。
①全身放松,仰臥于床上,膝關節伸曲10次。
②足背帶動踝關節,做背曲和伸曲運動10次,必要時可重復。即使不是靜脈曲張患者,堅持做一做這個動作,也可以保持小腿纖細。
保養腿部的重要性
如果把身體比做一臺機器,“腿”就是提供動力的馬達
馬達不靈了,機器便會老化、運轉不良。人老后,不怕頭發變白、皮膚松弛,怕的就是腿腳不靈便。在某雜志總結的長壽跡象中,“腿部肌肉有力”赫然在列。
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長壽老人幾乎都步履穩健、行走如風。因此,只要養好雙腿,活過百歲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運動使人長壽——可是全身壓力都在腿
雙腿就像人體的承重墻。很少有人知道一個人50%的骨骼和50%的肌肉都在兩條腿上;人一生中70%的活動和能量消耗都要由它完成;人體大、結實的關節和骨頭也在其中。
人年輕時,大腿骨可以支撐起一輛小轎車;膝蓋則承受著9倍于體重的壓力;腿部肌肉也要經常與大地的引力進行搏斗,保持緊張狀態。
所以說,堅實的骨骼、強壯的肌肉、靈活的關節形成了一個“鐵三角”,承受人體主要的重量。
雙腿還是身體的交通樞紐。兩條腿有人體50%的神經、50%的血管,流淌著50%的血液,是連接身體的大循環組織。
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特別是心臟和消化系統。可以說,腿部肌肉強勁的人必然有一顆強有力的心臟。
由此,美國科學家認為,從走路便可判斷人的健康狀況。如果一個70歲~79歲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約400米,就說明其健康情況至少能讓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離越長,速度越快,走得越輕松,那么他的壽命就越長。
一、浴足
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二、摩腳
洗腳后,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后)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昏、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三、高抬貴腳
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平或高于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
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抬腳也有好處。
四、搓揉腿肚
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五、扳足
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