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癥狀
鼻出血又稱鼻衄,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鼻出血癥狀多因鼻腔病變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鄰近病變出血經鼻腔流出者。
鼻出血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可間歇反復鼻出血,亦可持續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輕者僅鼻涕中帶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復出血則可導致貧血。
鼻出血多數發生于鼻中隔前下部位,該處有擴張的血管形成血管叢,稱為鼻中隔易出血區,少數病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后方或其他部位。鼻出血大多數為一側性,出血量可以很少,亦可為動脈性大量出血,甚至發生休克。
鼻中隔前方的少量出血可作鼻部冷敷或鼻內充填消毒棉球或浸有 1%麻黃素的棉球止血, 亦可用各種止血海綿、凝血質、凝血酶等。出血量較多者應由醫生檢查,尋找出血部位。常用的止血法有藥物燒灼法、冷凍止血法及用凡士林紗條作前鼻充填或后鼻充填法。極少量嚴重出血需結扎或栓塞有關血管止血。除以上局部處置外,全身使用止血藥治療,必要時輸血輸液,并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發病部位
1、鼻中隔前下方
該處鼻粘膜內有來自篩前動脈、鼻腭動脈、上唇動脈的分支,在粘膜淺層互相吻合成網狀。該處稱為Kiesselbach區或Little區,是常見的出血部位。
2、鼻中隔前端底部
若該處有搏動性出血,可用手指壓迫該側上唇。如果出血減少或停止,表示上唇動脈鼻中隔支破裂,治療時須考慮上唇動脈結扎術。
3、鼻腔頂部
頭面部外傷時應注意鼻腔頂部檢查,血液自鼻腔頂部下流,提示篩前動脈破裂。篩前動脈在篩竇氣房中走行,篩竇骨折時可發生嚴重出血。
如頭部外傷數日后發生嚴重鼻出血,應檢查患者視力、眼肌功能,警惕中顱窩骨折、頸內動脈破裂形成的假性動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