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表是一種很常見的測量體溫的輔助用具,大家每次在發燒的時候,都會使用到體溫表的,這樣可以準確的知道自己的體溫變化情況,從而對癥下藥,所以體溫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
那么體溫表為什么能夠測量體溫呢,是根據什么原理呢,以及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并且存在什么安全隱患呢?這些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體溫表就是測量身體溫度的工具
正常人的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狀態,其正常波動范圍為:口腔溫度36-37℃,直腸溫度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比口腔溫度低0.3-0.5℃。
體溫表有口表與肛表兩種
測體溫前,先將體溫表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酒精棉球消毒體溫表。
腋下測溫法:先擦去腋窩的汗液,將口表有水銀柱的一端置于腋窩深處,屈臂過胸將之夾緊,10分鐘后取出。
直腸測溫法:先將肛表水銀圓端涂點油類潤滑,再慢慢插入肛門3-5厘米,并用手扶住肛表上端,3分鐘取出。
口腔測溫法:應在進食、喝水或吸煙后半小時進行。將表斜放于舌下,讓病人緊閉口唇,牙齒不要咬合,3分鐘后取出。
看體溫表數字時,應橫持體溫緩慢轉動,取水平線置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體溫表用完后用75%酒精消毒。腋下測溫法簡便、安全、衛生舒適,現多采用此法。昏迷病人或嬰幼兒可采用肛表測溫。
體溫表是一種水銀溫度計。它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個玻璃泡。
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裝有純凈的水銀,管上標有刻度。由于人體溫度高不超過42℃,低不低于35℃,所以體溫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個小格代表0.1℃。
“試表”時,體溫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體接觸,因為人體溫度比體溫表溫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銀受到從身體傳來的熱的作用,體積膨脹,就沿著玻璃細管上升,直對水銀溫度和人體溫度相同為止。
體溫表的構造很特殊,在玻璃泡和細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當體溫表離開人體后,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就在縮口處斷開,上面的水銀退不回來,所以體溫表離開人體后還能繼續顯示人的體溫度。
體溫計之所以甩,并且在使用前示數高于35℃時必須甩,甩的目的是讓水銀退下在縮口處與玻璃泡內的水銀接通,才能正常使用。
要掌握好體溫表的食用方法,才能夠準確的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所以這一點要注意,很多人不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后導致測不出體重,或者不準,這個就是原因。
體溫表特點
1、精確測量:測量遍差≤±0.3度。(采用進口紅外探測系統)
2、快速測溫:測量時間<1秒鐘。
3、易于使用:一鍵測量,操作方便。
4、非接觸性:對人體額頭測量,不接觸人體皮膚。
5、使用壽命:裝2節5號電池,可使用超過10萬次,產品使用壽命>300萬次。
6、測量距離:在5~15CM之內都可以適應,無需固定測量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