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位
肺俞:見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天突: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由足內踝尖向后推至凹陷處。
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3)拔罐方法
肺俞、腎俞、天突穴采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太溪、照海穴采用灸法,艾條溫和灸約15~20分鐘,以局部紅暈,患者自覺有溫熱感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扁桃體炎有較好的療效。治療期間要充分休息,防止感冒;食物宜清淡,忌辛辣,戒煙酒;多飲綠茶,保持大、小便暢通。
(2)洗漱用具及吃飯碗筷要與他人分開,防止交叉感染。
四、病例
許某,女性,32歲。咽喉疼痛,吞咽困難3天,伴發熱頭痛,神疲乏力。查體:體溫38.5℃,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雙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穴取大椎、曲池、肺俞、胃俞、少商,采取刺絡閃罐法。用梅花針對上述各穴進行輕叩刺,以皮膚發紅或微微出血為度,之后在各穴上拔罐(少商穴除外),留罐5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后諸癥消除,僅存不適感,繼用上法治療1療程,咽部不適消除,復查咽部未見異常,隨訪1年未復發。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于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于“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于后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1.拔罐的方法
閃火法操作要點:用鑷子夾酒精棉球點燃,在罐內繞一圈再抽出;迅速將罐罩在應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應用
(1)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鐘;多用于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萬花油,將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