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男,副主任醫師,2007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從事神經外科臨床研究工作10余年。主要從事脊髓及腦功能區腫瘤(尤其是膠質瘤、垂體瘤、腦膜瘤、聽神經瘤)、腦血管病(動脈瘤、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等)、復雜腦積水等疾病的診治。尤其擅長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微創手術,帕金森病及肌張力障礙的DBS手術,難治性癲癇及慢性疼痛的手術治療。
展開-
腦內多發小缺血灶及腔隙性腦梗塞是什么意思
腦內多發小缺血灶及腔隙性腦梗塞是指腦部出現多個小的缺血區域以及微小的梗塞灶。 腦內多發小缺血灶通常是由于小血管病變引起的,這些病變可能由腦血管疾病、動脈瘤、高血壓、動脈狹窄、血栓形成等多種因素導致。而腔隙性腦梗塞則是大腦半球或腦干深部的細小動脈發生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形成小的梗死灶。這些病癥可能引發頭痛、頭暈、惡心、記憶力衰退、肢體麻木等多種癥狀,且容易反復發作。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并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的檢測,以及頭顱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后,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控制相關危險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預防病情進一步惡化。
2025-04-03 10:23:51 -
膠質母細胞瘤是怎么樣引起的
膠質母細胞瘤是星形細胞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一般情況下和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有關。 1.遺傳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膠質瘤家族史,提示遺傳因素可能在膠質瘤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2.基因突變 膠質母細胞瘤中常發生多種基因突變,如IDH1/2突變、TP53突變等,這些突變可能影響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凋亡,導致腫瘤的發生。 3.環境因素 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增加患膠質母細胞瘤的風險,例如長時間暴露于高劑量的電離輻射、某些化學物質(如苯、甲醛等)或某些病毒感染等。 4.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對膠質瘤的發生有一定影響,例如長時間熬夜、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
2025-04-03 10:23:48 -
閉合性顱腦損傷是否嚴重
閉合性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因個體差異和損傷程度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情況下,輕度或中度的閉合性顱腦損傷可能不算非常嚴重。這類損傷通常表現為短暫的意識喪失、頭痛、惡心等癥狀,經過及時的醫療干預和康復治療,患者往往能夠逐步恢復,預后相對較好。然而,當閉合性顱腦損傷達到重度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重度損傷可能導致患者長時間昏迷、永久性神經功能缺失,甚至危及生命。這類損傷往往伴隨著嚴重的腦水腫、顱內出血、腦挫傷等并發癥,需要緊急醫療干預和長時間康復治療。 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治療,以減少長時間后遺癥并提高生存質量。切勿因癥狀較輕而忽視就醫,以免錯過較好的治療時機。
2025-04-03 10:23:46 -
中風幾次會死
中風幾次會引起死亡并沒有固定的答案。 中風的嚴重程度和后果因個體差異、中風類型、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等多種因素而異。有些人在經歷一次中風后就可能面臨嚴重的后遺癥甚至死亡,而有些人可能多次中風后仍然能夠存活并恢復一定的生活質量。 中風后,患者的腦部血管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腦組織缺氧、壞死等嚴重后果。如果中風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如溶栓治療、抗血小板治療、康復治療等,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復質量可能會大大提高。 如果出現中風癥狀,如突然出現的頭痛、眩暈、嘔吐、肢體無力、麻木、視力模糊等,應立即就醫,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及早就醫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風對腦部的損傷,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
2025-04-03 10:23:44 -
腦出血手腳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腦出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可導致手腳麻木等癥狀,具體原因包括腦部神經受損、血腫壓迫、炎癥反應、血管痙攣等。 1.腦部神經受損 腦出血會對腦部神經造成直接損傷,影響神經信號的傳遞。手部和腳部的神經受到影響時,可能會導致麻木、無力或感覺異常。 2.血腫壓迫 腦出血后,血液在腦部積聚形成血腫。血腫可能會對周圍的神經組織產生壓迫,導致神經功能障礙,進而引起手腳麻木。 3.炎癥反應 腦出血后,腦部組織會發生炎癥反應。炎癥反應可能會刺激神經,引起麻木、疼痛等不舒服的癥狀。 4.血管痙攣 腦出血可能導致血管痙攣,減少腦部血液供應。手部和腳部的血管受到影響時,會出現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引發麻木感。
2025-04-03 1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