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氣血不足的情況,對于氣血不足就會出現頭暈、乏力、胸悶等癥狀,不僅僅如此女人還會老得更快,皺紋出現的更早,衰老的更快的,那么出現這些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如何補氣血很重要。
對于補氣血中醫有很多的方法的,穴位按摩是補氣血常見的方法,除此之前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的,以下詳細介紹。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補氣血
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絕骨、足三里、三陰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氣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氣養血、健脾補虛、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經之穴,為脾血歸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醫認為,膈俞為血之會,功善補血止血,為治療一切血證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調節心肝脾三臟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心肝脾三臟都與血液的生成和貯存密切相關。膏肓俞為補益虛損的要穴,尤長于補血滋陰。
絕骨為“髓之會穴”,有益髓造血之功,為治療貧血癥的常用穴位。
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功善于補益氣血,可用于氣血虛弱諸證。
以上諸穴均有補血之功,艾灸、點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氣血不足如何調理
一、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而生成,所以如果治療血證就需要重視調理脾胃!
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還可煎服“參芪術茶”:取黨參5克、黃芪5克、白術3克、淮山藥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沖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升陽止瀉之效。
二、養肝血
中醫認為“肝郁則脾虛”,肝藏血,主疏泄,有助脾胃運化,所以養肝血也是調氣血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
暴怒的情緒會傷肝傷脾,導致氣血損耗,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切記生氣,熬夜,多注意睡眠,并且“久視傷血”,經常用眼的人也需要注意眼睛的保養,防止耗傷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