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班族來說,頸椎病是常見的疾病,一般和我們長期坐著有很大的關系,頸椎病非常的不舒服,也沒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但是小編覺得治療頸椎病不妨試試中醫按摩法,效果是非常不錯的,下面我們就看看吧。
根據多年的研究發現,按摩對于治療頸椎病是非常有效果,尤其是中醫按摩,更是治療頸椎病的一大好方法。
按摩的主要作用在于: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使滑脫的椎體復位,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曲線,緩解對神經根的刺激與壓迫,消除腫脹,分離粘連,解除肌肉、血管的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的血液供應,促進病變組織的修復。
按摩治療頸椎病的治療原則是舒筋活血、理筋整復。因此,多采用滾、按、揉、拿、拔伸、拔伸旋轉、拿搓、擦等基本手法。
一般通過按揉定位,如風池、肩井、合谷、曲池穴,以疏通經絡,減輕麻木、疼痛癥狀;通過頸背肌肉的揉、滾、捏等手法,放松頸肩背部,緩解肌肉的緊張及痙攣;通過風池穴的手法牽引,以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利用“側報”、“旋轉復位法”整復小關節半脫位及滑膜嵌頓;對患者施以頭頸部的被動前屈、后伸、側屈、旋轉等功能運動,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及松解神經根粘連。后對頭痛、肩臂麻痛等進行局部痛區的手法治療。
按摩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手法,再配合牽引、理療等方法,進行綜合性的治療。
頸椎病的中醫穴位治療
頸椎病是指頸部骨骼、軟骨、韌帶的退行性病變或者勞損等而累及周圍或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軟組織,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組癥候群。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混合型頸椎病。
專家介紹,頸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于中老年人,與長期低頭作業、伏案工作等有關。它的主要癥狀是頸部疼痛不適,放射至枕肩部和上肢,上肢乏力,手指麻木。少數病人有下肢僵凝、綿軟,如在棉花上行走等癥狀;有些病人出現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有的出現大小便失禁甚至四肢癱瘓;還有的出現面部發熱、出汗異常、突然跌倒等癥狀。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病在骨筋,本為腎虛。從經絡辯證來看,主要與督脈、腎經和膀胱經有關。
我們可以通過按摩風池、束骨、昆侖、后溪、懸鐘等一些穴位來治療頸椎病,這對緩解頸椎病是非常不錯的。
束骨穴:在足外側,第5跖趾關節關節后上方,赤白肉際處。
昆侖穴:足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后溪穴:在手小指根部的尺側,第五掌指關節尺側后下方凹陷處,握拳時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懸鐘穴:在外踝上3寸,腓骨前緣。
頸椎病實在讓人煩惱,頭暈、視力模糊、脖子酸痛、耳鳴……頸椎病雖然困擾了人們多時,但人們想戰勝他的決心還是有的,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偏方,今天就為頸椎病患者們詳細介紹一則偏方。
現代人的腦力勞動也是很消耗人的;人們以為近視僅僅是由于眼睛離書本或電腦屏幕太近所致。其實不然,當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壓抑了督脈,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于是,久而久之,整個脊柱就彎了,人的精神也沒了。人體的精神,不是被腦力勞動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錯誤的姿勢消耗掉的。眼睛也需要靠陽氣來溫煦,僅僅是眼睛疲勞,可能不導致近視;真正導致近視的,是眼睛在缺少陽氣溫煦的情況下過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