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這個風和日麗的季節,人們的群體性活動會增多,所以說交叉感染的機會也就多起來了,以及生活環境對我們身體的不利等,所以我們生活中應該注意不要患上這種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如何治療
患者取坐姿,術者立其后,先推拿曲池、風府、天柱穴,時間約5分鐘;之后術者立于患者的前面,用手指或手掌及大小魚際貼于患者印堂穴上,向上或向兩邊推擠肌膚,猶如將物體推動之勢從印堂向上沿前額發際推至頭維、太陽二穴2~3遍,并配合按印堂、魚腰、合谷、百會穴。此法具有疏通經絡,調和營衛的作用。
通過按摩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緩解春季疾病。如果需要更好的效果,還可以考慮以針刺、艾灸以及服用湯藥等多種手段來進行全面治療。
不可不知的十大救命穴位
中醫專家指出:穴位按摩是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治病要訣,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休克掐壓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中風、中暑、中毒、過敏時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掐壓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癥。
我們常說“掐人中”,這句話在人暈倒的時候用的多。當然掐人中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還應及時與醫院聯系,進一步搶救,以免延誤病情。
氣喘按揉膻中穴
人體約有360多個穴位,但常用的并不是很多,比較實用的、能應急的是幾個固定的特殊穴位。舉例子來說,如果感覺胸悶、憋氣,容易產生反應的叫膻中穴。膻中屬于任脈穴,位于胸前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如果有上述癥狀,膻中穴的痛感會非常強。此時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后能夠產生疼痛感,疼痛的刺激再加上穴位行氣的作用,可以達到寬胸理氣的效果,緩解胸悶、哮喘等癥狀。
經常與膻中穴一起搭配按摩的是內關穴,內關穴屬于心包經,心包經能夠寬胸、理氣、強心,和膻中穴搭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內關穴位于前臂,在腕橫紋上2寸,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仰掌取穴。也可以用來緩解中暑、暈車船。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頭痛按揉太陽穴
頭痛有很多種原因,如果是神經性的偏頭疼,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后一寸凹陷處),按壓至脹痛,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可減輕。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后,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并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現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蕩使人意識喪失。太陽穴的主治病癥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高血壓按揉橋弓穴
高血壓患者,有時候因為生氣或者其他情緒不穩,血壓會突然升高。這時候,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緩解作用。這個穴叫橋弓穴,位于人體頸動脈竇的部位,推拿這個穴位,能夠使人的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具體做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地推按位于耳后到鎖骨上窩處成一條線的橋弓穴(當頭側轉時,從耳后到鎖骨頭有一條肌肉突出在頸側,整條肌肉即是),一定要從上往下推,適當用力。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橋弓穴時只能一側一側地進行,切不可兩側伴隨推拿,因為雙側推拿會影響頭部供血,刺激過強,容易導致頭暈甚至昏厥。
嘔吐按揉內關穴
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止嘔。壓時有酸脹感說明按準穴位,2分鐘后惡心嘔吐可緩解。
內關穴有疏導水濕、寧心安神、理氣鎮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腹瀉、精神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