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推拿并不陌生,推拿是古老的一門醫術,推拿是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的特定部位,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關于推拿的相關的知識。
目錄
推拿學的基本介紹
數千年來,推拿醫學為人類的衛生保健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重新認識天然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的優越性時,推拿這一傳統的不藥而愈的治療方法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類的自我防護本能。原始社會人類在繁重而艱苦的勞動生產過程中,經常發生損傷和病痛,會不自覺地用手撫摸傷痛局部及其周圍部位。
當這種撫摸使疼痛減輕后,有思維的原始人就從體會中積累了經驗,由自發的本能發展到自覺的醫療行為,再經過不斷的總結、提高,就成為一門古代的推拿醫術。
現代有學者對此根據古代殷商地處中央,又對照《素問·異法方宜論篇》導引按蹺從中央來的說法,提出按摩之法是殷人發明的。
推拿,又稱按摩,古稱按蹺、案撫。推拿一名早見于明代兒科專家萬全所著《幼科發揮》(1549年成書)中。
其文曰:“一小兒得其搐,予曰不治。彼家請一推拿法者指之,其兒護痛,目瞪口動,一家盡喜。”
其后問世的小兒推拿專著則紛紛采用。這一名稱的演變,反映了手法的發展和變化,使推拿療法更接近科學合理,是推拿發展史上一個巨大飛躍。
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作用于患者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中醫外治法范疇。
推拿學是研究用推拿療法治療疾病的一門系統科學。主要研究推拿治療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療方法、適用范圍等。
推拿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成書的兩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和《黃帝歧伯按摩》(已佚)反映當時推掌獨特的治療體系已經形成。
在這兩部醫著中,推拿所占比重之大,可以看出推拿在中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屬于中醫外治的范疇,祖國醫學認為通過手法的作用,可以調整陰陽、補虛瀉實、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理筋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