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
胸部是人體的保健重地,心窩處有個重要穴位叫膻中穴,又稱“氣會穴”,是指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滯、氣虛等都可以在這個部位調制。
膻中如果氣機瘀滯,很容易產生憋悶、酸痛等感覺。保健胸部講究“擴”,可以準備兩個啞鈴,雙手分別握住,直臂合于胸前,再向兩側打開。
整個過程手臂不要彎曲,這樣一開一合擴展20~30次,讓整個胸腔隨之開合。經常練習不僅保健膻中穴,還可以刺激任脈,間接調節人體脾經、心包經等陰經,緩解虛勞體弱。
需要注意的是,啞鈴有不同的重量,要根據自己手臂力量選擇。老年人不適合舉重物,可以用礦泉水瓶裝上谷物等代替啞鈴進行練習。
引
我們經常聽到“三十歲的人,五十歲的腰”這樣的感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被腰部疾患困擾,腰椎像老化的樹干,一有觸動,隨時都有可能出問題。
“腰部牽引法”是古醫書中多次提及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跪撐在床或墊子上,上體后俯,手臂盡可能地向前伸直。
爭取讓下頜能夠觸到床面;臀部盡量向后坐,形成前后兩個相反的作用力,從而充分拉伸脊柱。
這樣做還能刺激腰部的“帶脈”,緩解腰膝酸痛,調理生殖系統疾病等。
“引腰”動作每次可重復8~10次左右,練習時一定要盡量緩慢,因為快速拉伸只能收縮肌肉,慢引才能牽拉筋骨。
擺
擺髖又叫“擺尾閭”,尾閭就是人類退化了的“尾巴骨”,藏在髖部。尾骨尖和肛門連線的中點是尾閭穴,別名長強穴,人體陽氣就是從這里開始生發的。
現代醫學證明,久坐會導致人早衰,原因之一就是久坐會導致尾閭處勞損,損傷奇神經節,從而引起臟腑功能失調。
擺動髖部很簡單,開步輕松站立,先向左擺動髖關節,再向右擺動,然后逆時針繞一圈,再順時針繞動。
如此循環十幾次,不僅可以保護髖關節和股骨頭,還可通調氣血。老年人初練時可以減低次數,動作盡量緩慢。另外,不要在剛吃飽飯后馬上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