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它自古就是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幾乎所有與心臟異常有關的癥狀均可使用。
內關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大陵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內關穴,不論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以感覺酸脹為度,常常按揉時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著前臂內側傳至心臟,此為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適可而止不要用力過度。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內關穴處的表皮。
堅持操作一個月后,患者就會感到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感覺明顯減輕或消失了。
合谷經穴名屬于手陽明大腸經。位于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主治齒痛,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癥。 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別名虎口。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
氣海,為保健強壯要穴,有益腎補氣作用。
氣海穴又稱為下氣海,為男女精氣會聚之處(上氣海為膻中穴,是宗氣會積之所)。
功能益腎固精、升陽補氣、補虛固本、調理沖任、通經散瘀、行氣化濁。
主治少腹痛、水腫、脘腹脹滿、水谷不化、泄痢、便秘、脫肛、陽痿、早泄、遺精、遺尿、尿閉、淋證、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產后胞衣不下、惡露不盡、子宮脫垂、虛勞羸瘦、疲怠乏力。
氣海、關元、足三里三個穴位配合使用,強壯作用更好。不但對全身具有整體調節作用,而且能改善性功能減退。
涌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我國現存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據臨床應用觀察,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據統計,推搓涌泉穴療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余種疾病。
睛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別名淚孔。屬足太陽膀胱經。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陽蹻之會。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布有滑車上、下神經,動眼神經,眼神經和內眥動、靜脈,及眼動、靜脈之本干, 該穴名也適用小兒推拿。
降溫除濁,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胬肉攀睛,內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視,及急、慢性結膜炎,淚囊炎,角膜炎,電光性眼炎,視神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