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揉二扇門或掐揉二扇門。二扇門不是一個穴位,而是中指的掌指關節兩側前陷中,共兩穴。以食中二指端分別按于患兒中指根或無名指根兩側,揉100~500次;以拇指或食中指指甲掐各5次。主治驚風抽心經搐、身熱無汗。
④推上三關100~300次,再做黃蜂入洞。黃蜂入洞為施者左手扶患兒頭部固定,右手食指和中指輕揉兩鼻孔下方30~50次,此法能發汗,主治發熱無汗,鼻塞。
(3)組合三(此法性大熱,主治發熱無汗)
①揉內勞宮50~100遍。
②揉總筋。總筋位于腕部掌側橫紋中點。用拇指或中指端揉100~300次或掐3~5次。主治驚風、夜啼、潮熱、吐瀉。揉總筋能清心經熱,散結止痙,通調周身氣機,多與清河水、清心經合用。治療驚風抽搐多加用掐法。
③分推手陰陽(大橫 紋)10~20次。大橫紋即腕部掌根橫紋。然后以雙手拇、食指捏起總筋兩旁的皮膚從總筋捏向內關,5~10次。其橈側端為陽池,尺側端為陰池。用雙拇指自橫紋中點(總筋)向兩邊分推,稱分推手陰陽;自陰池、陽池向總筋合推,稱合陰陽。分陰陽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行滯消食。實熱癥陰池宜重分,虛寒癥陽池宜重分。合陰陽能行痰散結,配揉腎紋、清天河水更能加強療效。
④掐內八卦的坎、離兩穴3~5次結束。
(4)兩種特殊的清熱方法
①打馬過河。形似推天河水,改之為叩打法,并用冷水為介質,施者先運內勞宮10~20次,再用食、中兩指蘸冷水從總筋起,一起一落地叩打至洪池(尺澤)5~10遍或涼水滴入掌心用兩指取水,邊打邊吹涼氣至洪池(尺澤)5~10遍。此法通經行氣,性溫涼,瀉火清熱,兼治失音。
②水底撈月。用冷水滴入患兒掌中,施者左手托住小兒左手,并固定手指,右手拇指橈側從小指邊緣經小魚際、魚際交鉤形推至掌心內勞宮,邊推邊吹涼氣,30~50次。此法性大涼,可以做發后清熱穴,兼治驚惕不安。
(5)六個月以內乳兒發熱可用推五經紋
五經紋即五指掌面遠端指間關節橫紋。用拇指端橈側著力,對五經紋作橫向來回推之,約500次。主治腹脹,寒熱往來。常用于6個月以內嬰兒發熱。
(6)其他退熱穴
發汗清熱手法還有拿肩井,掐外間使,掐十王,揉涌泉、大椎、曲池、外關、合谷、承山、沖陽等,還有耳尖放血,耳穴療法(取皮質下和肺兩穴)。小兒清五經也能起到退熱的作用。